晏殊词所作多写什么(文案精选107句)
一、晏殊词作内容
1、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2、‘数年”二句:杜甫《赠韦左丞》诗:“骑驴十三载,旅食京华春。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漫:枉,徒然。
3、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
4、晏殊的词作看上去内容比较狭窄,但是词作的境界却非常阔大。“一向年光有限身”将目光投向到了时光流逝主题,而“等闲离别易销魂”更是勾勒出离愁别恨的主题。诗人用这两句词表达出了对于时光流逝、对于离愁别恨、深感遗憾和无奈的悲伤。
5、“数年来往咸京道,残杯冷炙漫消魂”,是失意后凄凉冷落境遇的写照。从词里的“西秦”、“咸京道”地点上看,当是晏殊被贬知永兴时,慨叹自己的不平境遇而作的。可见作者这首词确有“借他人酒杯浇自己块垒”之寓意。这首词的整个口吻都寄托着感慨。“残杯冷炙”语本杜甫《赠韦左丞》诗:“骑驴十三载,旅食京华春。残怀与冷炙,到处潜悲辛”,此处写歌女境遇如此可悲,令人“消魂”。
6、关于"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一句的得来,有这样一个故事——据《复斋漫录》记载:晚春时节的一天,晏殊和王琪一起饭后散步,看见地上已有落花,晏殊立刻想到自己写的"无可奈何花落去"一句,还没有好的下联与之相对。王琪听后,应声答道:"似曾相识燕归来"。
7、时间永恒,而生命有限。每一次的季节变化,都意味着生命又流逝了一部分。刘勰在《文心雕龙》里说:"春秋代序,阴阳惨舒,物色之动,心亦摇焉。"这是说四季变化会引发人心灵的激荡。
8、草际虫吟秋露结,宿酒醒来,不记归时节。
9、重阳过后,西风渐紧,庭树叶纷纷。朱阑向晓,芙蓉妖艳,特地斗芳新。
10、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疑怪昨宵春梦好,元是今朝斗草赢。"笑从双脸生。
11、数年来往返于咸京道上,所挣得的不过是一些剩洒冷饭。满腹心事,该向何人去诉说?若得知音赏识,我不会拒绝为他唱那些最难最高雅的歌曲。唱完一曲后我在酒宴上当众落下泪来,再次拿起罗帕掩面而泣。
12、晏殊一生写了一万多首词,大部分已散失,仅存《珠玉词》136首。《全宋诗》中收其诗160首、残句59句、存目3首。在《全宋文》中仅存散文53篇。
13、接着的"池上碧苔""叶底黄鹂""日长飞絮",进一步描绘了清明时节的风光,为后面的人物出场铺垫了一个清新静谧的背景画面。
14、人貌老于前岁,风月宛然无异。座有嘉宾尊有桂,莫辞终夕醉。
15、《晏殊词集·晏幾道词集》内容简介:二晏,是指宋代的两位大词人晏殊和他的儿子晏畿道。晏殊的词集名《珠玉词》,晏几道的词集名《小山词》,合称“二晏词”。他们两人的词不仅在宋代名震一时,就是在整个词史上也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晏殊甚至被后世评论者推为北宋倚声家初祖,而晏畿道的成就更在其父之上。论者以为他精力尤胜,措词之妙,一时独步。
16、“一场春梦日西斜”,方始点明,原来上边五句所写的,都是昼眠梦醒后的情景。女子睡起,粉融香汗,重理明妆。“春梦”,谓刚才好梦的短暂。慵困无聊,闲愁闲恨,全词之意,至此全出。末句倒装,“日西斜”三字,与上片“晚来”接应。
17、楼头残梦五更钟,花底离情三月雨。
18、此词表现了作者优越闲适的生活,却又流露出索寞怅惘的心绪。结句抒发的亦是富贵闲愁。前人评晏殊词圆融平静,多富贵气象。晏殊自云:“余每吟咏富贵,不言金玉锦绣,而悦其气象。”此词可见一斑。
19、第二件事,发生在仁宗朝,与北宋另一位大词人柳永有关。当时,柳永因“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之语,见弃于仁宗,遂想请当时同为词坛大家的晏殊替自己求情。晏殊言:“殊虽作曲子,不曾道‘针线慵拈伴伊坐。’”以此黜退柳永,既给了柳永合理的解释又巧妙地表明了自己的立场和仁宗一致,真可以说是北宋朝的“端水大师”了
20、珠玉词北宋晏殊作。作者承南唐冯延已余风,令词居多,虽内容单调,但词风特为婉丽,对宋初词坛有一定影响。明代毛晋尝据旧刻本重加考订,得词131首。之后,《四库全书》、《四部备要》等皆据以收录。有汲古阁刊本。
二、晏殊词所作多写什么
1、晏殊为自己的词集取名为"珠玉",应该是经过深思熟虑的。"珠玉"是很小很圆的玉,形状如珠,它虽渺小,却有耀眼的光辉。孟子说:"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孟子·尽心下》)《珠玉词》就是如此,它没有国家兴亡的重大题材,没有百姓疾苦的深刻感慨,其内容集中在春愁秋恨、离情相思,或者描写轻歌曼舞的生活,也感叹人生短暂。但因为晏殊的词里总是闪耀着生命光芒,因此它又是充实的,是受到世人瞩目的。
2、除了选贤举能,天下学子受晏殊恩惠的更是多如繁星,不可胜数。究其原因,便是史上有名的“庆历兴学”。
3、南宋时期的文学家、理学大师朱熹的叔祖朱弁曾言:“晏丞相、欧阳少师巍乎为一世龙门。”这句话主要从晏殊和欧阳修二人在奖拔人才方面的特殊功绩来评价二人。
4、接着自然而然便引出了上片的后两句:“长于春梦几多时?散似秋云无觅处”。这两句诗化用了白居易的《花非花》之诗句:“来如春梦几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虽然句式相似,但是意思却不同。晏殊这里是对于人生的思考,他把美好事物和春梦相比较,把人的聚散与秋云相类比,内涵便更广,感慨也更深了。
5、沙上并禽池上暝,云破月来花弄影。重重帘幕密遮灯。风不定,人初静,明日落红应满径。
6、湖州味道⑲|湖州味道⑳|湖州味道㉑
7、"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8、湖州味道④|湖州味道⑤|湖州味道⑥
9、词又名长短句,顾名思义,词在外在形式上不同于每一句字数都相等的律诗,句子或长或短。这种外在形式的变化使词突破了对仗的束缚。词伴随燕乐而兴,配合音乐填入的词拥有了多姿多彩的节奏,每一个句子都可以单独成为片段,使之在表现时获得了极大的自由。词的另一个别名“诗余”昭示了词与诗的关系,早先贴近民间的乐府之中有长短句,中唐诸多诗人在白居易发起“新乐府运动”后更是积极汲取民间养分。丰富细腻的描摹与活力畅达的口语是词在诞生时区别于诗的两大重要特征。唐代文人中,张志和是最早填词并有较大影响的词人,他寓居湖州期间创作《渔父词》,又名《渔歌子》,源于吴地吴歌中的渔歌,描写季节景物,鲜明生动,为早期文人词中著名之作。
10、首句写室内特定的景物——玉碗中盛着莹洁的寒冰,碗边凝聚的水珠若露华欲滴。古时富贵人家,严冬时把冰块收藏地窖中,夏天取用,以消暑气。一“寒”字正反衬出室中的热。接着,作者笔触写到室中人的身上:她粉汗微融,透过轻薄的纱衣,呈露出芬芳洁白的肌体;晚来浓妆的娇面,更胜似丰艳的荷花。三句设喻。用意用语均似“花间”。“粉融”,谓脂粉与汗水融和。不点出“汗”字,正是作者高明之处。“香雪”借喻女子肌肤的芳洁,虽亦古诗词中常用之语,但本词中却有特殊的意义,它跟“冰寒”句配合,盛夏中得清凉之意。以“玉”、“冰”、“粉”、“雪”之白,衬托“妆面”之红,写夏日黄昏女子妆罢的情景,真如一幅优美的彩照。
11、唯其如此,此联作者既用于此词,又用于《示张寺丞王校勘》一诗。“小园香径独徘徊”,即是说他独自一人在花间踱来踱去,心情无法平静。这里伤春的感情胜于惜春的感情,含着淡淡的哀愁,情调是低沉的。
12、秋风微微吹拂,梧桐树叶一片片坠落。初次品尝美酒容易醉,在窗户前的枕上酣然睡去。
13、这首词写于庆历八年,当时晏殊前往陈州为官。原本晏殊是当朝宰相,后来因为他写的一些文章牵扯到宫闱隐秘,受到了言官的弹劾。
14、“偶学念奴声调,有时高遏行云”,是具体形象地夸述自己的才能如何。“偶”,有随便之意。“念奴”是唐天宝年间有名的歌女。词中歌女似乎自豪地诉说:我偶尔随便一唱当年念奴曾经唱过的歌,能让天上的行云停住,听我歌唱,足见我唱得有多么美,多么动听。“高遏行云”,语出《列子·汤问》,说古有歌者秦青“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这几句,当是失意时回忆当年得意情事所言,所以,每一句自负的话后面,都有一种反衬中的失意悲慨。自负的口气,实是自负的不平。
15、燕鸿过后莺归去,细算浮生千万绪。长于春梦几多时?散似秋云无觅处。
16、《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木兰花·燕鸿过后莺归去》《木兰花·玉楼朱阁横金锁》《踏莎行·祖席离歌》《浣溪沙·一向年光有限身》《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诉衷情·芙蓉金菊斗馨香》《浣溪沙·小阁重帘有燕过》《撼庭秋·别来音信千里》《浣溪沙·玉碗冰寒滴露华》《采桑子·时光只解催人老》《踏莎行·细草愁烟》《清平乐·红笺小字》《踏莎行·碧海无波》《清平乐·金风细细》《踏莎行·小径红稀》《蝶恋花·帘幕风轻双语燕》
17、每喝一杯酒,就填一曲词,词人在这"一酒一词"的过程里,反复感悟着生命:季节如昨,亭台依旧,但人生却如夕阳,纵然美好,终归是要西下。前三句看似是把眼前所见淡淡写来,其实却把人生放到宇宙时空这一广大范畴中进行思考,蕴含了人生短暂的深刻话题。
18、释义:在杨柳依依、芳草萋萋的长亭古道上,年少的人总是能轻易的抛弃送别之人登程远去。楼头传来的五更钟声惊醒了离人残梦,花底飘洒的三月春雨增添了心中的愁思。无情人哪里懂得多情的人的苦恼,一寸相思愁绪竟化作了万缕千丝。天涯地角再远也有穷尽终了那一天,只有那相思是没有尽头,永不停止的。
19、细草愁烟,幽花怯露,凭阑总是销魂处。
20、《珠玉词》里,有很多词句对仗工整,语意精妙,比如:
三、晏殊词的主要内容
1、传正曰:"岂不谓其所欢乎?"
2、虽然晏殊政治建树不多,但他久居高位又品性高洁,自然不会做出尸位素餐这样的事情,他为官期间还是做了不少可圈可点之事的,其中,最为史书所津津乐道的是他的知人善任以及他一手引领了北宋教育史上著名的“庆历兴学”。
3、过片写她那下垂的鬓发,已靠近眉间额上的月形妆饰;微红的酒晕,又如红霞飞上脸边。两句写女子微醉的情态,艳而不俗,细而不纤。古时女子的面饰,有以黄粉涂额成圆形为月,因位置两眉之间,故词称“眉际月”。李商隐《蝶》诗之三“八字宫眉捧额黄”,似即指此。“欲迎”、“初上”,形容绝妙。不独刻画之工,且见词人欣赏之情。“月”与“霞”,语意双关,既是隐喻女子的眉和脸,也是黄昏时的实景。可以想象这位美艳的姑娘,晚妆初过,穿着件单薄的纱衣,盈盈伫立,独倚暮霞,悄迎新月。
4、三月暖风,开却好花无限了。当年丛下落纷纷。最愁人。
5、晏殊十四岁时就因才华洋溢而被朝廷赐为进士。之后到秘书省做正字,北宋仁宗即位之后,升官做了集贤殿学士,仁宗至和二年,六十五岁时过世。性刚简,自奉清俭。能荐拔人才,如范仲淹、欧阳修均出其门下。晏殊诗词富闲雅而有情思,他的词句主要有这几个特点:感时伤别,春秋各异 。晏殊词就题材内容来说, 未脱传统婉约词樊篱,即伤春悲秋、相思别离。但相同的题材,晏殊 表现出了对春景和秋景的不同偏好。其次,晏殊词 具有文士气。晏殊词中的感慨多是中年人式的。内向的独省与外向的同乐 。这种差异主要表现在以词人自己为主人公的词作,和词中的主人公身上明显寄托了词人自己情感的作品上。
6、在湖州府郡圃中。熙宁中,知州事李常作《六客词》。元佑中,知州事张询复为六客之集,作《六客词》,序曰:昔李公择为此郡,张子野、刘孝叔在焉,而杨元素、苏子瞻、陈令举过之,会于碧澜堂。子野作《六客词》传于四方。今仆守是郡,子瞻与曹子方、刘景文、苏伯固、张秉道来过,与仆为六。而向之六客,独子瞻在,复继前作。子野为《前六客词》,子瞻为《后六客词》,与赓和篇并刻墨妙亭。后人歆艳,遂以名堂。
7、采:选择,接纳。《阳春》:即《阳春曲》,一种属于“阳春白雪”的高雅歌曲。
8、晏殊听到燕子飞过,他就穿过帷帘看楼阁外面的景色。花瓣零落,红衰翠减,原来春夏交替之际,夜晚依然清凉。花儿耐不住气温的变化,花瓣就纷纷落到了庭院中。
9、我认为是愁,本词为晏殊的名作,是悼惜花落春残,感叹年华易逝之作,表现了士大夫的一种一淡淡的哀愁,情致缠绵,凄婉隽丽,其中以“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二句主为传诵,脍炙人口。个人意见,仅供参考……
10、西秦:地名,在今甘肃省榆中北。
11、上片通过描写红歌女年轻时的盛况,反衬出年老的失意。
12、晏殊的词擅长小令,多表现诗酒生活和悠闲情致,语言婉丽,雍容典雅,珠圆玉润。代表作为《浣溪沙》,用清新自然的语言勾画出一片亭台香径的精致环境,表达了因花开花落、岁月流逝而产生的轻愁。另有《踏莎行》中“春风不解禁杨花,蒙蒙乱扑行人面”、《蝶恋花》中“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西楼,望尽天涯路”等几句亦颇为有名。晏珠这种精美而清雅的词风,推动了宋词进一步文人化和典雅化。
13、他再看看周围的环境,楼阁中只剩下他一个人了。他正要回想之前发生了什么,突然来了一阵清风,他又看见荷叶上存留着圆滚滚的水珠,原来刚才还下了一场春雨。
14、多少衷肠犹未说,珠帘夜夜朦胧月。
15、品一品,是不是有点那个味了。他还写过一首《浣溪沙·小阁重帘有燕过》,这首词中处处都写闲情雅兴,暗中流露悲观感受,历来受到文人墨客的推崇。
16、红笺小字,说尽平生意。鸿雁在云鱼在水,惆怅此情难寄。
17、(作者):晏殊——《蝶恋花》
18、常言道:“伴君如伴虎”,晏殊历经真宗、仁宗两朝,圣宠优渥,经久不衰,这又是怎么做到的?最了解一个人的,往往是他的对手。对于晏殊圣恩不衰的缘由,他的门徒兼政场对手欧阳修是这么说的:“富贵悠游五十年,始终明哲保身全。”明哲保身,即不偏不倚,力行中庸之道。
19、首先,《珠玉词》的气质,自有一番"富贵气象"——
20、不论这个故事是否真实,我想,晏殊那种对语言精益求精的追求是真实的,如果不能对得精妙、不能对得音韵和谐,则宁缺毋滥。
四、晏殊的词作很多都表达了
1、带缓罗衣,香残蕙炷,天长不禁迢迢路。垂杨只解惹春风,何曾系得行人住。
2、斜阳独倚西楼。遥山恰对帘钩。人面不知何处,绿波依旧东流。
3、尊中绿醑意中人,花朝月夜长相见。
4、庆历二年,晏殊官拜宰相,晏殊因病请求回京城治病。病好以后,请求再出京任职。皇上特意把他留下来,让他为自己讲经释义,让他五天到自己这里来一次,按宰相的规格对待他。过了一年,晏殊的病情加重了,皇上想前去看他。晏殊知道后就立刻派人捎信给皇上,信中说:"我老了,又重病在身,不能做事了,不值得被陛下您担心。"不久他就去世了。皇上虽然亲自前去哀悼,但仍因没能在他卧病时来看望他而感到遗憾,特地第二天没有上朝。赠给晏殊司空兼侍中的官爵,赐谥号为"元献",在碑文的首款篆写了"旧学之碑"四个字。
5、栅栏内的菊花笼罩着惨淡的晓雾,兰花上露珠晶莹,像是哭泣的泪珠。罗幕微寒,燕子双双飞去。明月不理解离别的苦恨,斜斜的月光直到破晓时分还照耀着朱户。
6、“唔……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夜幕低垂,疏影横斜,暗香浮动,同似有若无的笙歌交织成一片绮丽罗幕,轻盈盈地笼罩着整座花园,园内遍地落花便是这罗幕的幕脚,就这样掩盖在层层暮色之中,沉静中犹带着一丝鲜活的生机。倏忽之间,三两只归巢的燕自园内掠过,灵动敏捷,像一只手无声地拨开层层帘幕,露出了其后低声吟诗的男子。他一双眼追着归燕穿过花园,手中的酒犹有三分席间的余温,面容上却早已没了宴饮的欢愉,取而代之的,是看“花落去”却徒感“无可奈何”的惋惜;更是叹“独徘徊”于暮春“小园香径”的惆怅……
7、要想读懂一首词,先要从字面意思入手,明白了作品的文辞意思,再思考其中的思想感情。这首《浣溪沙》共6句,42个字,描写了晏殊在春天里的种种感受。
8、红英一树春来早,独占芳时。
9、下片描写歌女年老色衰后所遭逢的冷遇,抒发词人对她的无限同情。
10、释义:听了一支新曲喝一杯美酒,还是去年的天气旧日的亭台,西落的夕阳什么时候才能回来?花儿总要凋落让人无可奈何,似曾相识的春燕又归来,独自在花香小径里徘徊。
11、于是词人从心底涌出这样的喟叹:“夕阳西下几时回?”夕阳西下,是眼前景。但词人由此触发的,却是对美好景物情事的流连,对时光流逝的怅惘,以及对美好事物重现的微茫的希望。这是即景兴感,但所感者实际上已不限于眼前的情事。
12、闻琴解佩神仙侣,挽断罗衣留不住。劝君莫作独醒人,烂醉花间应有数。
13、"重阳过后",已是晚秋,但是从秋天开放的芙蓉花上,词人看到的却是春光的"妖艳"。这是因为,他怀着春天般的情感,去体察秋天的景物,于是秋天的景物也像春天一样生机盎然,可爱而让人留恋。在这里,词人表达了对自然风光和四季景物的喜爱,那也是对生命和生活的热爱。
14、空间之大,是满目山河。对着满目山河"空念远",就好像是离别之情在如此大的空间里蔓延。但如果只写"满目山河""落花风雨"的虚幻,那离别之情就不够真切,所以最终还是落到"酒筵歌席"之上,落到"眼前人"上,这就让我们感觉到现实的存在,真实离别的存在。而词里的"眼前人",我们也可以把它理解为人生和生命,离别后彼此珍重,要"怜取"各自的生命,"怜取"人生里将会遇到的美好。
15、晏几道(1038年5月29日—1110年),北宋著名词人。字叔原,号小山,抚州临川文港沙河(今属江西省南昌市进贤县)人。晏殊第七子。晏几道历任颍昌府许田镇监、乾宁军通判、开封府判官等。性孤傲,中年家境中落。与其父晏殊合称“二晏”。词风似父而造诣过之。工于言情,其小令语言清丽,感情深挚,尤负盛名。表达情感直率。多写爱情生活,是婉约派的重要作家,有《小山词》留世。
16、除诗词创作外,张先还从事绘画,虽然无论是历史流传还是文献记载,仅《十咏图》一幅,但《十咏图》在中国古代绘画史上拥有独特的地位,充分流露出了宋人在临摹有限空间时展现的理趣哲思。张先将他的父亲张维所写的十首诗《太守马太爱会六老于南园》《庭鹤》《玉蝴蝶花》《孤帆》《宿清江小舍》《归燕》《闻砧》《宿后陈庄偶书》《送丁秀才赴举》《贫女》,有机地组合在只有一个视觉点为中心的画面汇总。如果抽掉画中的题诗,它仍然是一幅完整的山水画。有了题诗,则使自然风景的内容更加充实,而且增加了文学的可读性。张先采取这一手法,初衷是为了保存他父亲的文献,以传示子孙用作永久纪念,但在绘画艺术史上,却是一种富有创造性的独特的表现形式。
17、百尺朱楼闲倚遍,薄雨浓云,抵死遮人面。
18、晏殊幼得“神童”之名,十四岁得宋真宗嘉赏,后官至宰相,有“宰相词人”“富贵词人”之称。对范仲淹、王安石、欧阳修这些后来名闻天下的后辈,“伯乐”晏殊都有栽培举荐之恩。
19、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20、金风细细,叶叶梧桐坠。绿酒初尝人易醉,一枕小窗浓睡。
五、晏殊的词集是什么
1、在《珠玉词》中,这是一首清新活泼的作品,具有淳朴的乡间泥土气息。上阕写自然景物。“燕子”、“梨花”、“碧苔”、“黄鹏”、“飞絮”,众多意象秀美明丽,足见春色之娇人。下阕写人物。“巧笑”已闻其声,见其容;“逢迎”更察其色,观其形。“疑怪”两句通过观察者心理活动,用虚笔再现“女伴”的生活细节,将村姑的天真可爱一笔点到,与上阕生气盎然的春光形成十分和谐的画面美与情韵美。“笑从双脸生”一句特写,收束全篇。
2、纵观古今风云,年少有为、聪慧过人者不计其数。而在天赋异禀的同时又保持笃实忠厚的品性,这才是可遇不可求的贤者。
3、古诗词中,惜春悲秋的作品很多,写冬夏两季的很少,而《珠玉词》并没越过这两个季节,并且都写出了一定的艺术魅力——
4、偶学念奴声调,有时高遏行云。
5、大中祥符元年,他父亲去世,他回到临川服丧,服丧期未了就被召回任职,跟从皇上到太清宫祭祀。皇上令他编修宝训,做了同判太常礼院。不久,母亲去世,他请求等服期结束后再任职。皇上没有允许。又被调任为太常寺丞,被提升为左正言、直史馆,做了升王府记室参军,掌书写笺。年中时,迁升为户部员外郎,做了太子舍人。皇上每次向晏殊询问事情,都是用方寸小字把所问的内容写在小纸片上给他。晏殊把自己的建议写好后,连同那个小纸片都装在一起呈给皇上,皇上对他的谨慎严密很是欣赏。
6、说起晏殊的仕宦路途,真可谓:“大鹏一夜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7、释义:纤细的小草在风中飘动好像一缕缕轻烟惹人发愁,独自开放的花朵害怕露珠的打扰,倚在栏杆上总会想起一些让人难忘的往事。太阳高高的照在院子里,院子却静静地没有一个人居住,只看到时不时的有一些海燕双双飞来飞去。
8、渔家傲·画鼓声中昏又晓
9、高遏行云:《列子·汤问》说古有歌者秦青“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遏,止。
10、“蜀锦缠头无数,不负辛勤”,写当年得意之时,歌声一发,令众人倾倒,博得赏赐无数,不辜负自己多年的辛劳。“蜀锦”,是四川的丝织品,当时很名贵,古时歌女多以锦缠头,因借“缠头”之名指称赠与她们的财帛。
11、画鼓声中昏又晓,时光只解催人老。求得浅欢风日好,齐揭调,神仙一曲渔家傲。
12、宋真宗景德元年(1004年),只有14岁的晏殊,以"神童"身份被举荐入试,赐同进士出身。他历经宦海沉浮,宋仁宗时期,一度官至宰相。
13、紫薇花和朱槿花已经凋残,夕阳照耀在栏杆上。双燕要南归的时节,昨夜银屏已经微寒。
14、中国文学传统素有“诗穷而后工”之说,是说生活上所遭遇的挫伤忧患,常可以使诗人词人受到感发刺激,因而写出深挚动人的诗篇。
15、这首词写了一个歌女前后人生的对比,有白居易《琵琶行》的味道。年轻时,她凭借一身好技艺,"蜀锦缠头无数",不仅有名气,还有可观的收入。可年老色衰后,却只有"残杯冷炙"相伴,知音难觅。忆往昔、思日后,止不住"当筵落泪"。
16、宋仁宗庆历三年,即公元1043年,晏殊正是当时的宰相兼枢密使,军政大权于一身,地位极高。当时,范仲淹、韩琦、富弼、欧阳修等人同朝为官,当真是人才济济,盛极一时。可惜,宋仁宗却不能明察秋毫,反而听信谗言,外放了这些忠正为国之士,后来晏殊也被罢相。在这种背景下,晏殊写下了许多词作,其中便有下面这一首《木兰花》。有人说是单纯的爱情词,有人说有所寄托,当真是晏殊词作中的另类作品。
17、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
18、带缓罗衣,香残蕙炷,天长不禁迢迢路。
19、晏殊总是能把季节变化,与人生巧妙相联,在写冬天时也不例外。比如《秋蕊香》里,在"向晓雪花呈瑞"之时,他说"今朝有酒今朝醉。遮莫更长无睡。"《滴滴金》里,在"梅花漏泄春消息"之时,他说"不觉星霜鬓边白。念时光堪惜。"
20、晏殊虽然深谙明哲保身之道,但绝非圆滑世故之辈,在底线面前,他还是非常坚定的。《晏殊传》里记载:“……上疏论张耆不可为枢密使,忤太后旨。坐从幸玉清昭应宫从者持笏后至,殊怒,以笏撞之折齿……”,又载:“殊性刚简,奉养清俭。累典州,吏民颇畏其悁急。”可见,晏殊的明哲保身,并非高高挂起,袖手旁观,而是进退有度,推行中庸的,无怪乎人们称他为“太平宰相”。
六、晏殊词作内容
1、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2、绿树归莺,雕梁别燕,春光一去如流电。
3、一般词作往往多以抒情为主,晏殊却独能将理性之思致,融入抒情之叙写中:在伤春怨别之情绪内,表现出一种理性之反省及操持,在柔情锐感之中,透露出一种圆融旷达之理性的观照。古典诗词学者叶嘉莹点出,这实在是晏殊词最值得注意的一种特美。
4、红线格的绢纸上写满密密小字,道尽我平生相慕相爱之意。鸿雁高飞在云端,鱼儿在水中游来游去,让我这满腹惆怅的情意难以传寄。
5、玉碗冰寒滴露华,粉融香雪透轻纱。
6、草际露垂虫响遍,珠帘不下留归燕。
7、这首宋词的题目是《浣溪沙·一向年光有限身》,是晏殊在一次宴会上的即兴之作。这一首宋词当中,最引人注目的当属最后一句,“不如怜取眼前人”。对于时光流逝的感悟,对于故人离去的离愁别恨,对于花朵凋落的伤感,都不必太在意。
- 1 看透了一切,扎心的说说【摘抄文案100句】 59
- 2 突然想发个感慨的说说手心就这么大【摘 59
- 3 很现实的人生感悟说说抖音【摘抄文案 59
- 4 催人泪下感恩父母句子说说【摘抄文案 59
- 5 看透了一切,扎心的说说【摘抄文案100句】 59
- 6 心情说说很现实的说说发朋友圈【摘抄文 59
- 1 晏殊的著名词(文案精选66句) 59
- 2 不知秋风起下一句(文案精选86句) 59
- 3 一片片的树叶落在我面前(文案精选92句 59
- 4 一念秋风起一念相思长一念秋叶落一念为 59
- 5 描写秋风萧瑟的诗句(文案精选85句) 59
- 6 青烟在诗中含义(文案精选91句) 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