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泥巴网:分享好听的游戏名字、简单干净的男生、女生游戏网名!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个性说说
您的位置:玩泥巴网 > 个性说说 > 诗词中的虚实结合及作用(文案精选89句) >正文

诗词中的虚实结合及作用(文案精选89句)

类别:个性说说 /人气:59 ℃/2023-04-27 09:43:28

一、诗歌鉴赏中虚实结合的作用

1、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冈。注:这首诗是诗人悼念亡妻王弗之作。

2、②夸张:夸张就是为了突出和强调某种事物或事物的某种特征,借助于想象,对它进行夸大或缩小,以引人注目,烘托气氛,增强联想,给人启示。如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诗中的“三万里”“五千仞”“上摩天”“泪尽”都是夸张,正是这些夸张描写,把诗人对祖国的热爱,对苟且偷安、不去收复失地的求和派的愤懑,以及对遗民遭受的苦难的深切同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3、以“剔开红焰救飞蛾”的细节,表现了宫女幽居深宫的哀怨;

4、表现手法(不含描写手法):渲染、烘托、对比、衬托、想象、象征、用典

5、凄凉旧京女,妆髻尚宣和②。

6、(析)这句诗的语言结构特点是纯用名词组合,没有(动词)形容词的修饰点缀。即所谓白描手法。

7、答:“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的意思是“(我的)名誉哪里是因为文章而显扬呢?(我的)官位也真该因年老多病而罢退”。(步骤二)诗人本是以诗文自负的,而一个“岂”字说,表达了内心的愤懑之情。诗人本是想建功立业的,而一个“应”字反其意而用,表达了受排挤被罢官的无可奈何的情绪。“岂”“应”二字,将一个不得志者的心理表现得颇为准确、精炼、传神。(步骤三)

8、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9、又如陆龟蒙的《吴宫怀古》“香径长洲棘丛,奢云艳雨只悲风。吴王事事堪亡国,未必西施胜六宫。”一诗中,诗人将昔日吴王荒淫腐朽的事实和眼前吴宫的残破凄惨景象浓缩在一句诗里,表现了诗人强烈的批判的态度。

10、如白居易的《卖炭翁》: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11、例6:“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张籍《秋思》)

12、(答案)①意为凛冽的寒风终将过去,和煦的春风拂绿枯柳,缀满嫩绿的柳条好像轻烟笼罩一般摇曳多姿;②表达了诗人虽感叹不遇于时,但不甘沉沦的乐观、自勉之情。

13、⑷羁旅思乡诗:写游子漂泊的羁旅愁苦;或所见所闻所感触发的思念故乡的乡愁。(常有月、柳、雁、书信及梦境幻觉的描写

14、白发萧萧欲满头,归来三见故山秋。

15、诗人往往借助这类虚无的境界来反衬现实。这就叫以虚象显实境。

16、诗人仅摄取杨贵妃看到跑马飞送荔枝的人发出会心一笑的细节入诗,一切尽在不言中了。诗人的隐讽态度在于“妃子笑”与“无人知”,由此可见,千里迢迢飞送荔枝,完全为了博得一人的欢心,至于外人是不知内情的,看到快马飞驰的紧急情况,或许以为是为了军国大事呢?“妃子笑”的细节,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17、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冈。

18、锦绣江山外国语学校周明睿

19、虚实结合:现实的景、事与想象的景、事互相映衬,交织在一起表达同一种情感。在诗歌欣赏中,虚与实是相对的,“虚与实二者之间互相联系,互相渗透与互相转化,以达到虚中有实,实中有虚的境界,从而大大丰富诗中的意象,开拓诗中的意境,为读者提供广阔的审美空间。

20、(1)语言语风类错误:或故意译错实词虚词;或对诗歌的语言风格判断错误。

二、诗词中的虚实结合及作用

1、人们常用“虚由实生,实仗虚行,以实为本,以虚为用”来分析诗歌中的虚和实关系,其实,这里的虚是指情、志、理,而实是指情、志、理所依托的景物。

2、例3:“鸣铮金栗柱,素手玉房前。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李端《听筝》)

3、②要结合题干中的比较角度(思想内容、感情、艺术手法、写法、修辞方法等)来寻求诗词的差异性。

4、(答案)以“丹枫”照应“秋”;寓情于景,想象自己将来烟雨垂钓的画面,表达了自己隐逸的愿望,也暗含无奈和苦闷之情。

5、阅读下面的词,完成题目。

6、明白选项陷阱设置点。

7、情和境是鉴赏诗歌的极为重要的境界至于某一个字,某一个词,用得好,那属于古人推敲炼字。心领神会就可以,产生共鸣,获得享受就行。谁非要写出说出长篇大论的鉴赏解释,那都是穿凿附会,写得越多,注水越多。

8、(答案)(5分)本诗描写的边塞风光并非作者亲眼所见(不是实写),而是出于想象(虚写)。从标题可以看出,作者此时尚处于前往边塞的途中;开头“闻说”二字也表明后面的描写是凭听闻所得。(答出描写出于想象的给3分;进行简要分析的,给2分。)

9、例2:“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北朝民歌《敕勒歌》)

10、刻画人物,不绘背景,只突出主体

11、头两句描绘了秋山远景。第一句描写了秋山高远的景象,表现了诗人勇于攀登的精神。第二句描写了秋山中的一个特定场景,在白云浮动的天空下有几户人家隐约可见。后两句描绘了秋山近景。“霜叶红于二月花”一句,生机勃勃,鲜艳夺目,清新刚劲,形象鲜明,给人一种秋光胜似春光的美感。

12、如:“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题都城南庄》崔护)

13、渲染、视听结合、动静结合、以实写虚、移情于景、借景抒情

14、在这里,诗人是用潮水反衬“故国”的荒凉冷落,是为以景衬境。

15、解答分析:表现手法是诗人用以抒发感情的手段方法,要准确答题,必须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现手法。表现手法分抒情手法、描写手法、修辞手法三大类。

16、例3:“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杜甫《绝句》)

17、虚实相生中的“虚”是由实景诱发和开拓的空间;虚实结合就是把“虚”的实的放在一起叙说,把抽象的述说与具体的描写结合起来,或者是把眼前现实生活的描写与回忆、想象结合起来。

18、虚景和实景的关系,有时是相反相成形成强烈的对比,从而突出中心的。

19、(析)“小白长红”指白花少,红花多。园中春花的艳丽和“日暮嫣香落”的结局,形成对比,藉以抒发个人感慨。作者正值青春年华,犹如“越女”,然而因避父讳却不能为朝廷所用,如花盛开时无人欣赏,其悲戚之情自然流露出来,全诗悲剧气氛浓烈。“嫁与春风不用媒”说得轻松,其实花何尝愿意离开本枝,随风飘零。

20、如:“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商山早行》温廷钧)

三、诗歌 虚实结合

1、表达作者对所写景物的喜爱之情以及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借景抒发对人生世事的感慨;借景体现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品质;表达自己的美好志向等;

2、汉乐府诗《上邪》:“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这首乐府诗中,设想了“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五种景象,而这些景象都是不可能发生的,是虚写,女主人公把这些作为“与君绝”的条件,更突出了誓死不“与君绝”的坚定信念,这种誓愿有力地表现了主人公对爱情忠贞不渝,海枯石烂不变心。

3、对草原景象的白描,显得简洁有风骨,写出了草原的壮美,点染出牧民的生活。

4、这不是虚实结合,前面的春光虽为虚,实为实.两个不同时期的风景相比都是实景,不是虚景.虚实结合就是把抽象的述说与具体的描写结合起来,或者是把眼前现实生活的描写与回忆、想象结合起来.两种事物或一事物的两个方面相对比较叫做对比.虚实结合是为了更好的表达一种意思,而不是做比较.对比则是来把两件事做比较,得出某种结论.

5、玉钗和露香,鹅管随春软。野意重殷勤,持以君王献。

6、“三秋桂子,十里荷花”这句诗运用的是虚实结合的写法,通过描写两个不同季节的花朵,将西湖最美的特征给高度概括出来,将眼前的和想象中的结合到了一起。

7、闻说轮台路②,连年见雪飞。

8、反衬,是用相反的东西来衬托

9、抒情方式:有直接抒情(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两种方式。间接抒情有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情景相生、情因景生、以景衬情、融情入景)、托物言志、用典抒情、借古讽今、借事(折柳、登高、凭栏、用典)抒情、以乐景抒哀情等。象征、衬托、烘托、抑扬、对比昭应、虚实结合、比兴。

10、如:“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鸟鸣涧》王维)。全诗以落花、明月、鸟鸣点染云溪山的夜景,以静写动。花落、月出、鸟鸣虽是动景,然而最终的目的是要写出山间的幽静。

11、以景结情:诗歌在议论或抒情的过程中,戛然而止,转为写景,以景代情作结,使得诗歌“此时无情胜有情”,显得意犹未尽。

12、⑺即事感怀诗:或忧国忧民;或反映离乱;或渴望建功立业;或仕途失意闺中怀人;或讴歌河山。

13、第一种类型:分析意象类(意象即诗中描写的人、景、物)

14、例如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中“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通。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诗中前两句属虚写,表明西湖六月的风光自有特色。后两句属实写,具体描写了满西湖荷叶荷花在朝阳的映照下,无边无际的碧绿和艳红和和谐的搭配着。

15、例3:“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以动衬静。

16、这两句采用了视听结合的手法。诗人抓住山色之间飞鸟来去之态、秋雨连绵家家挂上天然雨幕之形、绿水之畔人歌人哭、楼台夕照竹笛悠悠之声,将视觉与听觉有机结合,使形态与声音相得益彰,描绘了一幅安静祥和的湖光山色图。

17、答:“折柳”的寓意是“惜别怀远”,而诗歌的主旨正是思乡之情(步骤一)。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步骤二)。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

18、形象为实,抽象为虚;有限为实,无限为虚

19、如:“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

20、曹操《观沧海》全部虚实相生的语句和作用分析如下: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岛上树木繁茂,百草丰美,给人生机盎然之感.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六句写实真实描绘了山岛和海水的景象,写的全是现实中的景.荡漾的海水和耸立的山岛,动静相衬,显示了大海及周边的壮观景象.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四句虚写.以丰富的想象力,描绘大海的浩荡无际.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宏伟气概。两个“若”字可以看出.虚实结合,借景抒情.想见作者志向之高、气魄之大、胸襟之博.

四、诗歌中的虚实结合是属于什么

1、(2018年高考新课标Ⅰ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2、如:“渭城朝雨浥清尘,客舍青青柳色新。”(《送元二使安西》王维)

3、帘半卷,燕双归。讳愁无奈眉②。翻身整顿着残棋,沉吟应劫迟③。

4、增强艺术感染力、更形象;

5、请简要赏析词的结尾句“回首荒城斜日,倚阑目送飞鸿”。

6、(1)译文:漆黑的夜晚,一盏渔灯闪现在河面上,那盏渔灯的光亮就像萤火虫似的,静静地映在河面上。一阵微风吹来,河面漾起层层细浪,原来像萤火虫那样的一点光亮散开了,变成了无数颗星星,在河面闪动。

7、③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8、两梁免被尘埃污,拂拭朝簪待眼明。

9、中国古典诗词一般篇幅短小精悍,这样就不象叙事性作品那样有过多的细节描写。但是,即使是短小的篇章哪怕是抒情小品,也同样不能忽视了其中的细节描写。这一点特别需要加以注意。文学作品中真实生动的细节描写,也能获得“见微而知著”的效果。

10、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的“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这两句诗形式上是写景,但这景中却包含了诗人对朋友依依不舍的深情厚意,是抒情。写景是实,抒情是虚,这实际上是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的写法。

11、入眼青山看不厌,傍船白鹭自相亲。

12、禁门宫树月痕过,媚眼惟看宿燕窝。斜拔玉钗灯影畔,剔开红焰救飞蛾。——张佑《咏内人》

13、鸟去鸟来山色里,人歌人哭水声中。

14、(注)①韩偓(约842~923):字致尧,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这首诗是作者流徙闽地时所作。②咸京:这里侑指都城长安。③梁:官帽上的横脊,古代以梁的多少区分官阶。④朝簪:朝廷官员的冠饰。

15、这类虚境是还没有发生的,它表现的情将一直延伸到未来而不断绝。故写愁,将倍增其愁;写乐将倍增其乐。

16、再如:“邯郸驿里逢冬天,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邯郸至除夜思家》白居易)

17、例1:《梦游天姥吟留别》:仙境就是一个虚象。诗云:“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李白描绘了一幅美好的图景,图景的美好反衬出现实的黑暗。

18、李煜的《虞美人》词中的“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二句,《望江南》中,“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三句写词人对故国和往昔的追思,都不是眼前的实景,而是过去的景况,它与词人当时无限凄凉的处境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以虚衬实,以虚写实,虚实结合,凸显出梦醒后的浓重的悲哀。

19、如李白的《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三四句,形象鲜明地烘托出汪伦对诗人的真挚纯洁的深厚感情。

20、向来万里意,今在一窗间。

五、古诗虚实结合的表达效果

1、例4:“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忆江南》)

2、例4:《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上阙的“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写赤壁险峻的形势。

3、各种都有:忧国忧民;反映离乱;渴望建功立业;仕途失意;不被重用的无奈和愤懑闺中怀人;讴歌河山等

4、城南倒社下湖忙,阿老龙钟七十强。犹有嫁时尘埃镜,东涂西抹不成妆。——陆游《阿老》

5、答案:表达了作者内心孤寂愁苦,但仍忠于大唐、心系故国之情。通过参禅使自己平静,通过饮酒化解“愁阵”,表明他内心孤寂愁苦;避免染“尘埃”,整理朝冠期待“眼明”,表明他不愿依附奸佞,对大唐一片忠心。(答出什么感情的,给3分;进行简要分析的,给2分。)

6、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7、答案:运用了侧面烘托和渲染的手法。全诗几乎未正面涉及梅花的色香,而注重侧面环境的烘托和感情的渲染,从而表现梅花的精神和品格。(答出烘托和渲染的,给2分;能作简要分析的,给3分,意思答对即可。)

8、以《念奴娇赤壁怀古》为例: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这是苏轼游黄岗城外的赤鼻矶所见到的景象,当算是“实”。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这三句,再现了火烧赤壁这一历史画面,显然不是发生在眼前的实景,故属虚写。

9、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游戏名字 | 游戏网名 | 个性网名 | 个性说说
Copyright © 2016-2022 玩泥巴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