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泥巴网:分享好听的游戏名字、简单干净的男生、女生游戏网名!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个性说说
您的位置:玩泥巴网 > 个性说说 >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原文及解释(文案精选147句) >正文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原文及解释(文案精选147句)

类别:个性说说 /人气:59 ℃/2023-05-15 18:34:21

一、《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1、这首词是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八月十五日作者在密州时所作。苏轼因为与当权的变法者王安石等人政见不同,自求外放,辗转在各地为官。他曾经要求调任到离苏辙较近的地方为官,以求兄弟多多聚会。

2、经典咏流传:《为祖国而歌》陈辉

3、先看第一个片段,“把酒”的“把”为什么好,换成其他词行不行。例如,换成“饮酒”行不行?“饮酒”不行(“喝酒”当然也不行),一定要是“把酒”。

4、月亮有被乌云遮住的时候,也有亏损残缺的时候。自古以来世上就难有十全十美的事。他随即想到月亮也是无辜的。既然如此,又何必为暂时的离别而忧伤呢?为月亮开脱,实质上还强调了对人事的达观,同时寄托对未来的希望。因为,月有再圆之时,人也有再聚之刻,很有哲理意味。后人说得“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都是说得这个道理吧。

5、栏目主编:赵彦春、莫真宝

6、所以说苏轼是一个好学生,他极为聪明的汲取了先辈们的营养、善于用典。苏轼又是一个好老师,因为他还有自己的总结和创新,写出了自己的感觉和味道。

7、“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8、想与弟弟团聚但不能团聚,而且知道想和弟弟永远在一起、永远不分离的愿望是荒唐的、可笑的、不现实的。那接下来该怎么办呢?就这么天各一方无所作为吗?不是的。苏轼还是有办法在不能相聚的时候尽力获得相聚时的快乐和温暖。苏轼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长久”即平安、健康的意思。“千里”是说即使相隔千里之远(而不是说必须相隔千里之远)。“共”是“共赏”,即一起看、一起欣赏的意思。“婵娟”以月亮中的美女(嫦娥)借指月亮。

9、这首词所表现的思想情感,本来甚为明显,苏轼因为政治处境的失意,以及和其弟苏辙的别离,中秋对月,不无抑郁惆怅之感。但是他没有陷在消极悲观的情绪中,旋即以超然达观的思想排除忧患,终于表现出对人间生活的热爱。此词是中秋望月怀人之作,表达了对胞弟苏辙的无限怀念。词人运用形象描绘手法,勾勒出一种皓月当空、美人千里、孤高旷远的境界氛围,反衬自己遣世独立的意绪和往昔的神话传说融合一处,在月的阴晴圆缺当中,渗进浓厚的哲学意味,可以说是一首将自然和社会高度契合的感喟作品。

10、在大自然的景物中,月亮是很有浪漫色彩的,很容易启发人们的艺术联想。一钩新月,可联想到初生的萌芽事物;一轮满月,可联想到美好的团圆生活;月亮的皎洁,让人联想到光明磊落的人格。在月亮这一意象上集中了人类无限美好的憧憬和理想。苏轼是一位性格豪放、气质浪漫的文学家,当他抬头遥望中秋明月时,其思想情感犹如长上了翅膀,天上人间自由翱翔。反映到词里,遂形成了一种豪放洒脱的风格。

11、“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12、经典咏流传: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13、明月从什么时候开始有的呢?我拿着酒杯遥问苍天。不知道天上的宫殿,今晚是哪一年。我想凭借着风力回到天上去看一看,又担心美玉砌成的楼宇,太高了我经受不住寒冷。起身舞蹈玩赏着月光下自己清朗的影子,月宫哪里比得上在人间。

14、有人也许会问:“那为啥不是‘把酒问明月’,就该句字数而言,‘把酒问明月’显然没问题。”句式的字数当然没问题,但是句式的平仄有问题,“天”字是平韵,符合词律,“月”字是仄韵,不合词律,但更重要的原因是,“把酒问明月”和前一句“明月几时有”因“明月”一词重复而显得啰嗦臃肿,好象人身上陡然起了个大包。所以,苏轼就写了“问青天”。

15、经典咏流传:曹雪芹《枉凝眉》

16、忍受分离煎熬的人,不是我一个

17、转朱阁,低绮(qǐ)户,照无眠:月儿移动,转过了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人(指诗人自己)。朱阁:朱红的华丽楼阁。绮户:雕饰华丽的门窗。

18、现在啊,苏轼在密州,苏辙在齐州,虽然都在山东,总还能相见吧?没那么容易。因为按照朝廷的规定啊,地方官员不能随意互相串门。他们想不到,虽然同在山东为官,可这一分别就是整整五年。而且这五年当中啊,苏轼在仕途路上还遭遇了种种的不愉快,这使得苏轼在这个中秋之夜引发了无穷的感慨。都是些什么感慨呀?

19、明月从什么时候才开始出现?我端起酒杯遥问苍天。不知道在天上的宫殿,今天晚上是何年何月。我想要乘御清风回到天上,又恐怕在美玉砌成的楼宇,受不住高耸九天的寒冷。翩翩起舞玩赏着月下清影,哪里比得上在人世间?

20、苏轼内心深处不断的发问和抱怨得不到任何回应,时间长了,苏轼会自己找个台阶下。他会这么安慰自己:“其实也不是每一年中秋节我和弟弟都没有在一起,更不是每一年任何时候我都没有和弟弟在一起。我们在一起的日子还是不少的。只是我和弟弟关系太好了,稍有离别就思念不已。在一起的时候就不胜欣喜,不在一起的时候就不胜幽怨。每次大分大合,都能带来大悲大喜。生活啊,就是这样。自古以来,谁又能和自己的亲人永远在一起,从来不分离呢?”说到这里,苏轼因情睹物,看着月亮想到:“就象天上的月亮,有时候阴,有时候晴,有时候圆,有时候缺。自古以来,还没听说过月亮只圆不缺或只晴不阴。要让月亮永远晴圆,谁也办不到。”

二、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原文及解释

1、有元会曲、凯歌、台城游、江南好、花犯念奴等异名。

2、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重读)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重读)年。我欲/乘风归去,惟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音生)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重读)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重读)时圆?人有(重读)/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重读)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大概是这样,具体还得根据自己的习惯,语感,感情什么的,多读几次体会一下,最好录下来,反复听听,也可以让别人帮着听听。这是我的个人经验,希望对你有帮助!。

3、然而,在词中这仅仅是一种打算,未及展开,便被另一种相反的思想打断:“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这两句急转直下,天上的“琼楼玉宇”虽然富丽堂皇,美好非凡,但那里高寒难耐,不可久居。词人故意找出天上的美中不足,来坚定自己留在人间的决心。一正一反,更表露出词人对人间生活的热爱。同时,这里依然在写中秋月景,读者可以体会到月亮的美好,以及月光的寒气逼人。这一转折,写出词人既留恋人间又向往天上的矛盾心理。这种矛盾能够更深刻地说明词人留恋人世、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显示了词人开阔的心胸与超远的志向,因此为歌词带来一种旷达的作风。

4、“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5、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6、第三种做法是把内心的向往当众披露甚至大声嚷嚷,到处宣扬。这种向往的真实性最差,不信你当众嚷嚷一阵子:“啥啥姑娘我真的向往你,跟你分手后,我简直都痛苦死了”,看看周围人会不会哑然失笑。

7、苏轼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惟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翻译如下:

8、天上宫阙(què):指月中宫殿。阙,古代城墙后的石台。

9、听到这里,有人可能会说:“没有证据证明那几个人散去了,也许苏轼当着和他一同饮酒的那几个人的面请月亮饮酒,而且说出了‘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的话呢?”这样讲,更说明苏轼认为那几个人不是他的知音了。你可以设想一下这样讲的时候出现的情景:苏轼先让那几个人误以为苏轼喝得大醉而不再劝苏轼饮酒,然后突然间苏轼拿起酒杯请月亮饮酒,还说出了或唱出了两句词,动情的样子仿佛那几个人根本不在场或在场的那几个人根本不是人一样。

10、琼(qióng)楼玉宇:美玉砌成的楼宇,指想象中的仙宫。

11、词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在这些瑰宝中有一颗夜明珠光耀千年,它就是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苏轼这首咏月的词胜在哪里呢,我们来探讨一下。

12、但是,寂寞感只是大英雄大豪杰的一个方面,大英雄大豪杰的另一个方面是,在独自品尝寂寞的时候,也能品出欢乐,品出激情,从而进入一个人的狂欢。之所以能如此,是因为大英雄大豪杰天生有一种高贵品质:即使我一辈子都找不到自己的知音,即使所有的人都把我抛弃,我仍然有办法快乐起来,因为“我爱我自己,我爱这世界”。这种大英雄大豪杰在历史上为数不多,而表现其精神的文学作品还要少。因为少,所以可贵。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就是这样一首可贵的词,现在就去瞧一瞧,看看世无知己的时候,大英雄大豪杰是怎么调节自己,怎么对待世界的。

13、“饮酒”就不行,你早早把酒饮完了或者当着别人的面把酒饮完了,然后问别人:“我刚把酒喝光了,你还要不要喝?”这是很不礼貌的。不信你听听主人这样的关切之语:“不好意思,我把咖啡喝光了,就剩咖啡渣,你还要不要喝?”“不好意思,我把饭吃完了,就剩下洗锅水,你还要不要吃?”

14、经典咏流传:王冕《墨梅》|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15、——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细读

16、康震讲诗词|合集(共8集)

17、《望江南·超然台作》苏轼|诗酒趁年华

18、这首词是公元1076年(宋神宗熙宁九年)中秋作者在密州时所作。词前的小序交待了写词的过程:“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苏轼因为与当权的变法者王安石等人政见不同,自求外放,辗转在各地为官。他曾经要求调任到离苏辙较近的地方为官,以求兄弟多多聚会。公元1074年(熙宁七年)苏轼差知密州。到密州后,这一愿望仍无法实现。公元1076年的中秋,皓月当空,银辉遍地,词人与胞弟苏辙分别之后,已七年未得团聚。此刻,词人面对一轮明月,心潮起伏,于是乘酒兴正酣,挥笔写下了这首名篇。

19、翩翩起舞玩赏着月下清影,哪像是在人间。这是在留恋人间的美好生活。

20、得,这首词写到最后啊,是一个大欢乐,其实是一种无奈的安慰,但人生本质就是有一点无奈,你又能怎求一个完美的人生呢?所以我们说啊,苏轼对人生的悲欢离合非常的明了,所以他的中秋才会过得如此的不同寻常。“诗穷而后工”,好诗好词都是在困境当中逼迫出来的,天底下最难的事情就是自己做自己的思想工作,自己把自己的思想做通了,然后写下来,读给别人听,别人的思想也就通了。谁说苏轼只是一味的信奉儒家,或者一味的信奉道家,或者一味的信奉佛家,他是兼采并蓄。既然人生总要向前走,那就要走的好一点,虽然此刻我们不能相聚,但共对一轮明月,这也就算是相聚了,也就是已经在一起了。

三、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千古名句

1、经典咏流传:李白《将进酒》

2、《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宋代大文学家苏轼中秋在密州时所作。这首词以月起兴,与其弟苏辙七年未见之情为基础,围绕中秋明月展开想象和思考,把人世间的悲欢离合之情纳入对宇宙人生的哲理性追寻之中,反映了作者复杂而又矛盾的思想感情,又表现出作者热爱生活与积极向上的乐观精神。

3、声音“水调”,各有不同。让我们与朗诵名家一道,共同吟诵千古名篇《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4、李白有诗云“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李白在这首诗中光是歌舞,突出的是我,主观性强一些,格局要小一些;苏轼呢,一个“何似在人间”就到全世界了!所以说苏轼在这里是打破了李白的局限性,更多的是站在客观的立场上。

5、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

6、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

7、水调歌头苏轼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8、此篇是苏词代表作之一。从艺术成就上看,它构思奇拔,蹊径独辟,极富浪漫主义色彩,是历来公认的中秋词中的绝唱。从表现方面来说,词的前半纵写,后半横叙。上片高屋建瓴,下片峰回路转。前半是对历代神话的推陈出新,也是对魏晋六朝仙诗的递嬗发展。

9、只希望这世上所有人的亲人能平安健康,即便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

10、▲《经典咏流传》王珮瑜、洛天依把《明月几时有》唱给你听

11、从布局方面来说,上片凌空而起,入处似虚;下片波澜层叠,返虚转实。最后虚实交错,纡徐作结。全词设景清丽雄阔,以咏月为中心表达了游仙“归去”与直舞“人间”、离欲与入世的矛盾和困惑,以及旷达自适,人生长久的乐观枋度和美好愿望,极富哲理与人情。立意高远,构思新颖,意境清新如画。最后以旷达情怀收束,是词人情怀的自然流露。情韵兼胜,境界壮美,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

12、经典咏流传:辛弃疾《青玉案·元夕》|最美的元宵词

13、丙辰年的中秋节,高兴地喝酒直到第二天早晨,喝到大醉,写了这首词,同时思念弟弟苏辙。

14、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

15、怎么才能知道月亮圆缺的规律呢?我举杯遥问苍穹。不知道天宫里,现在是何年月?我本可以和着这清风扶摇而上去问问故人,只怕高楼红墙、层楼叠榭,我经不住那高处的寒意。而那九天之上的风光又哪里比得上此刻银光乍泄下,犹如宫娥起舞的影和这水波微荡的风呢?

16、《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为宋代苏轼所作,全诗原文如下: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17、翻译:丙辰年的中秋节,高兴地喝酒直到第二天早晨,喝到大醉,写了这首词,同时思念弟弟苏辙。

18、阴晴圆缺悄无恨,豁达胸怀心中藏。

19、经典咏流传:刘禹锡《陋室铭》

20、词的下阕开头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这三句话的主语都是“月亮”,“月亮”被省略了,意思是,月亮从红色阁楼的这边转到那边了,月亮从开始时垂直映照着华丽的门户到现在变成了斜斜地、低低地映照着华丽的门户。月亮之所以如此执着如此殷勤,完全是为了映照我和照顾我。月亮映照着我从院子里到屋子里,映照着我和人长夜共饮,也映照着我一个人把酒沉思。我一夜无眠,月亮一夜映照,与那些和我一起饮酒的人相比,月亮是多么体恤人心,多么善解人意,多么可人啊,你说我能不请月亮饮酒,能不和月亮谈心吗?

四、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原文

1、后半纯用白描,人月双及。它名为演绎物理,实则阐释人事。笔致错综回环,摇曳多姿。从布局方面来说,上片凌空而起,入处似虚;下片波澜层叠,返虚转实。最后虚实交错,纡徐作结。全词设景清丽雄阔,以咏月为中心表达了游仙“归去”与直舞“人间”、离欲与入世的矛盾和困惑。

2、这首词是公元1076年(宋神宗熙宁九年)中秋作者在密州时所作。词前的小序交代了写词的过程:“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苏轼因为与当权的变法者王安石等人政见不同,自求外放,辗转在各地为官。

3、这首中秋词为作者醉后抒情。全词运用形象的描绘和浪漫主义的想象,从天上与人间、月与人、空间与时间这些相联系的范畴进行思考,表达了作者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和对生活的美好。

4、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5、这首词反映了作者复杂而又矛盾的思想感情.一方面,说明作者怀有远大的政治抱负,当时虽已41岁,并且身处远离京都的密州,政治上很不得意,但他对现实、对理想仍充满了信心;另方面,由于政治失意,理想不能实现,才能不得施展,因而对现实产生一种强烈的不满,滋长了消极避世的思想感情.不过,贯穿始终的却是词中所表现出的那种热爱生活与积极向上的乐观精神.

6、此篇是苏词代表作之一。从艺术成就上看,它构思奇拔,畦径独辟,极富浪漫主义色彩,是历来公认的中秋词中的绝唱。从表现方面来说,词的前半纵写,后半横叙。上片高屋建瓴,下片峰回路转。前半是对历代神话的推陈出新,也是对魏晋六朝仙诗的递嬗发展。后半纯用白描,人月双及。

7、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三九:“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

8、《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宋代大文学家苏轼公元1076年(宋神宗熙宁九年)中秋在密州(今山东省诸城市)时所作。

9、这首词是公元1076年(宋神宗熙宁九年)中秋作者在密州时所作。公元1076年的中秋,皓月当空,银辉遍地,词人与胞弟苏辙分别之后,已七年未得团聚。此刻,词人面对一轮明月,心潮起伏,于是乘酒兴正酣,挥笔写下了这首名篇。

10、无不表达出人们的思乡之情

11、从表现方面来说,词的前半纵写,后半横叙。上片高屋建瓴,下片峰回路转。前半是对历代神话的推陈出新,也是对魏晋六朝仙诗的递嬗发展。后半纯用白描,人月双及。它名为演绎物理,实则阐释人事。笔致错综回环,摇曳多姿。

12、李白《月下独酌》说:“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意思是:我唱歌明月徘徊,我起舞身影零乱。苏轼的“起舞弄清影”就是从这里脱胎出来的。“高处不胜寒”并非作者不愿归去的根本原因,“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才是根本之所在。

13、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14、明月从什么时候才开始出现?我端起酒杯遥问苍天。不知道在天上的宫殿,今天晚上是何年何月。我想要乘御清风回到天上,又恐怕在美玉砌成的楼宇,受不住高耸九天的寒冷。翩翩起舞玩赏着月下清影,哪像是在人间?

15、中秋节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

16、接下来两句:“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把对于明月的赞美与向往之情更推进了一层。从明月诞生的时候起到现在已经过去许多年了,不知道在月宫里今晚是一个什么日子。诗人想象那一定是一个好日子,所以月才这样圆、这样亮。

17、作者:苏轼诵读:瞿弦和

18、我们先来看一下这篇小序吧,这序不长,只有15个字,把词的创作背景交代得清清楚楚。丙辰中秋,中秋节这一天。欢饮达旦,我跟我的朋友们在一起喝酒,喝的高兴,从晚上一直喝到白天;从有月亮喝到月亮没了,太阳出来。喝成什么个效果啊?大醉,喝得酩酊大醉。在无限的醉意当中,特别地想念子由——我的弟弟。苏轼的弟弟苏辙,字子由,因为喝醉之后特别想念我的弟弟,所以写下了这篇中秋词。

19、他很想去看一看,所以接着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苏轼自己也设想前生是月中人,因而起“乘风归去”之想。这里还有两个字值得注意,就是“我欲乘风归去”的“归去”。也许是因为苏轼对明月十分向往,早已把那里当成自己的归宿了。

20、11转朱阁,低绮(qǐ)户,照无眠:月儿移动,转过了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人(指诗人自己)。朱阁:朱红的华丽楼阁。绮户:雕饰华丽的门窗。

五、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与哪个节日有关

1、另一个更好的解释是,一个人过于疑惑、过于不满,总是抬头仰望苍穹,悲愤或者急切地发问,屈原《问天》大概就是这样。苏轼这时候也有疑惑,也不满意,也寂寞,看到月亮出来后,突然惊喜地问苍天:“月亮什么时候出来的,为什么不早点让我看到啊?”可见,是问苍天而不是问明月,更能表现苏轼和一些并不契合的人饮酒时内心的寂寞和苦闷。所以,还是“问青天”好。

2、它名为演绎物理,实则阐释人事。笔致错综回环,摇曳多姿。从布局方面来说,上片凌空而起,入处似虚;下片波澜层叠,返虚转实。最后虚实交错,纡徐作结。全词设景清丽雄阔,以咏月为中心表达了游仙“归去”与直舞“人间”、以及旷达自适,人生长久乐观和美好的愿望,极富哲理与人情。

3、经典咏流传:骆宾王《咏鹅》

4、译文:丙辰年的中秋节,高兴地喝酒直到第二天早晨,喝到大醉,写了这首词,同时思念弟弟苏辙。明月从什么时候才开始出现的?我端起酒杯遥问苍天。不知道在天上的宫殿,何年何月。我想要乘御清风回到天上,又恐怕在美玉砌成的楼宇,受不住高耸九天的寒冷。

5、经典咏流传: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6、最后,让我们一起来重温一下这首词。

7、这首词反映了作者复杂而又矛盾的思想感情。一方面,说明作者怀有远大的政治抱负,当时虽已41岁,并且身处远离京都的密州,政治上很不得意,但他对现实、对理想仍充满了信心;另方面,由于政治失意,理想不能实现,才能不得施展,因而对现实产生一种强烈的不满,滋长了消极避世的思想感情。不过,贯穿始终的却是词中所表现出的那种热爱生活与积极向上的乐观精神。

8、康震|《唐宋八大家之韩愈》合集(6集全)

9、月是故乡明,明月最乡思。

10、你若安好,分亦无妨

11、每一次(分享),每一条(留言),都是您对我的鼓励!(星标)每日解读诗词,就不会再走丢啦!

12、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13、人间不好玩,我想去天上

14、经典咏流传:梁启超《少年中国说》

15、作者:苏轼演唱:邓丽君王珮瑜等

16、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汉族,眉州人。北宋诗人、词人,宋代文学家,是豪放派词人的主要代表之“唐宋八大家”之一。在政治上属于旧党,但也有改革弊政的要求。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其诗题材广泛,内容丰富,现存诗3900余首。代表作品有《水调歌头·中秋》、《赤壁赋》、《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记承天寺夜游》等。

17、一正一反,更表露出词人对人间生活的热爱——苏轼毕竟更热爱人间的生活:“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与其飞往高寒的月宫,还不如留在人间趁着月光起舞!“清影”,是指月光之下自己清朗的身影。“起舞弄清影”,是与自己的清影为伴,一起舞蹈嬉戏的意思。

18、月儿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自己。明月不该对人们有什么遗憾吧,为什么偏在人们离别时才圆呢?

19、月儿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自己。明月不该对人们有什么遗憾吧,为什么偏在人们离别时才圆呢?人有悲欢离合的变迁,月有阴晴圆缺的转换,这种事自古来难以周全。

20、想到这里,他提出了第二个问题:“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对这两句词,要注意三点。

六、《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1、经典咏流传:王之涣《登鹳雀楼》|回望千年,看他独立鹳雀楼上

2、此词是中秋望月怀人之作,表达了对胞弟苏辙的无限怀念。词人运用形象描绘手法,勾勒出一种皓月当空、亲人千里、孤高旷远的境界氛围,反衬自己遗世独立的意绪和往昔的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丙辰,是公元1076年(北宋神宗熙宁九年)。

3、自我安慰终究不如朋友安慰,哪怕是弟弟也行

4、“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庄子·逍遥游》)

5、15千里共婵(chán)娟(juān):只希望两人年年平安﹐虽然相隔千里,也能一起欣赏这美好的月光。共:一起欣赏。婵娟:指月亮。

6、苏轼的这首词为什么可以流传千古。一个当然是其自身文笔风骚、纵横驰骋、收放有度、襟怀豁达。另一个就是他给了我们一个启示:如何去学习、弘扬中国的传统文化?

7、古代的文人雅士是很喜欢喝酒跳舞的,我们熟悉的李白就有这样的诗句可以证明。

8、新疆乌鲁木齐广播电视台

9、—TotheTuneofPreludetoWaterMelody

10、苏轼把青天当做自己的朋友,把酒相问,显示了他豪放的性格和不凡的气魄。李白的《把酒问月》诗说:“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不过李白这里的语气比较舒缓,苏轼因为是想飞往月宫,所以语气更强烈、更迫切。“明月几时有?”这个问题问得很有意思,好像是在追溯明月的起源、宇宙的起源;又好像是在惊叹造化的巧妙。读者从中可以感到诗人对明月的赞美与向往。

11、再看第二个片段,“把酒”的“酒”有什么好。如果不是酒,是其他东西行不行?回答是:起码不好,最起码不是最好,而且多数情况下不行,最好是酒,甚至必须是酒。关于酒的起源和作用,能写厚厚的一大本博士论文,这里就不啰嗦了,只说一句好多人都听过的歌词:“朋友来了有好酒”,注意了,是好的“酒”,其他东西再好也不行(至少不好)。例如,喜欢吃米者说“朋友来了有好米”,万一朋友喜欢的是面呢?喜欢吃面者说“朋友来了有好面”,万一朋友喜欢的是米呢?何况有些嗜痂成癖的家伙会说“朋友来了有好痂”……所以,最好是酒,必须是酒,因为酒是大家公认的(这个“公认的”只是感觉,没有进行过哪怕是最粗略的问卷调查,更不用说盖洛普测验了)能够表达深情厚谊的东西。

12、月儿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窗户上,照着屋里没有睡意的人。明月不应该对人们有什么怨恨吧,可又为什么总是在人们离别之时才圆呢?人有悲欢离合的变迁,月有阴晴圆缺的转换,这事儿自古以来就很难周全。希望人们可以长长久久地在一起,即使相隔千里也能一起欣赏这美好的月亮。

13、经典咏流传:陶渊明《杂诗十二首·其一》

14、枕上诗书闲处好,门前风景雨来佳,欢迎大家来到学习强国,学习平台,学文化课堂,我是康震。

15、从艺术成就上看,它构思奇拔,蹊径独辟,极富浪漫主义色彩,是历来公认的中秋词中的绝唱。

16、HowOftenDoestheBrightMoonAppear?

17、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髙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18、“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9、此刻,词人面对一轮明月,心潮起伏,于是乘酒兴正酣,挥笔写下了这首名篇。

20、月儿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自己。明月不该对人们有什么怨恨吧,为什么偏在人们离别时才圆呢?人有悲欢离合的变迁,月有阴晴圆缺的转换,这种事自古来难以周全。只希望这世上所有人的亲人能平安健康,即便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

1、BySUDongpoTr.ZHAOYanchun

2、这首词反映了作者仕途失意,幻想超然物外,但积极的处世态度终于战胜了消极“遁世”的念头,表现了旷达的胸怀和乐观的情致。全词深沉婉曲,流转自如,以美丽的想像,明睿的哲理,创造出幽深高远的境界,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水调歌头》宋苏轼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译文:

3、1丙辰:指公元1076年(宋神宗熙宁九年)。这一年苏轼在密州(今山东省诸城市)任太守。

4、经典咏流传:秦观《鹊桥仙·纤云弄巧》

5、这个词的词牌叫“水调歌头”,题目是什么呢?“丙辰中秋”。这丙辰是哪一年呢?丙辰在北宋就是宋神宗熙宁九年,即公元1076年。这一年苏轼40岁,在密州任知州。密州啊就是今天的山东省诸城市,也就是诸城市的市长。这首词严格来讲,分成两个部分,一个部分是词前的一篇小序,再就是词的正文。

6、今天我们一起来分享苏轼最著名的一首中秋词。其实这说法有问题,应该是中国古代最著名的中秋词,也许是从古至今最著名的有关中秋的一首诗词。我这么一说你就知道了,是什么呢?没错,《水调歌头·丙辰中秋》。我们先一起来感受一下这首词。

7、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8、何以知道当天晚上有人陪苏轼饮酒而不是苏轼一个人自斟自酌?因为这首词有“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的话。从“欢饮达旦”这四个字可以看出,当天晚上,苏轼肯定不是一个人饮酒,因为一般情况下一个人饮酒的话,可以猛饮,可以痛饮,不能欢饮。别抬杠,你跑到别人家里偷饮别人的好酒或者把别人的好酒偷到你自己家里饮,那你当然可以“欢饮”了,或者你从来没有饮过酒,那你偷饮别人的酒,不管酒好不好,你都可以“欢饮”了。所以说是“一般情况下”一个人饮酒不会是欢饮,特殊情况下当然可以。苏轼不会是偷饮酒这种情况,故可断定,苏轼饮酒饮到天亮的那个中秋节之夜,苏轼不是一个人饮酒,除苏轼之外,还有其他人。

9、“歌哭悲欢城市间”——唐·白居易《清明日登老君阁望洛城赠韩道士》

10、如果苏轼真的这么不给面子,那几个人早就走掉了,哪里会和苏轼“欢饮达旦”呢?可见,“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这二句词所描写的场景一定发生在和苏轼饮酒的那几个人走掉之后,苏轼这样讲不过是表达一种“赏好月饮美酒而无知音,终是不美”的哀伤。

11、后人曾这样评价:“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就是说《水调歌头》堪称经典中的经典,王者中的王者。

12、纳兰性德的“一别如斯,落尽梨花月又西。”总觉得少了些豪气。苏轼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明月配美酒,醉了啥都有。

13、听明白了吧?苏轼说他“起舞弄清影”的时候并没有真的在起舞(走动、抬头、持杯、眨眼、呼吸的动作应该有或者必定有,但不能说有这些动作就是舞蹈吧),而只是说,其他人散去之后,他的心才宁静下来、高兴起来,整个人无比自在、无比舒服、无比洒脱,仿佛舞蹈一般。也就是说,这里的“起舞弄清影”,起舞的不是苏轼的身体,而是苏轼的心灵。不信的话,你试着想象一下苏轼在月光下舞蹈的样子,是不是觉得很奇怪,甚至很恐惧。

14、天上的房子为何就是“琼楼玉宇”?

15、丙辰:指公元1076年(宋神宗熙宁九年)。这一年苏轼在密州(今山东省诸城市)任太守。

16、陕西新动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17、“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我不想在人间呆着了,我要乘着一股清风,我到琼楼宇去,广寒宫里有嫦娥。他想要到月亮上去,他想要到天上去,那上边能不冷吗。“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也有人说,这句话是隐喻,我想回到朝廷去,我想回到开封去,可是啊,那地儿太冷。有人说,这句话其实表达了他对中央、对皇上的一片忠诚,可是他又不想回去,因为那个地儿啊,他呆着碍手碍脚的。人家现在都在推进改革变法,他自己呢,不合作。

18、可惜的是,如前文所述,中秋节和苏轼饮酒的人,并不被苏轼视为知己,苏轼觉得他们散去的时候,他自己才能心安,才能自我安慰,自我欣赏,自我陶醉。欣赏、陶醉够了之后,苏轼才想起自己的弟弟,才说是“兼怀子由”。如果苏辙有点小心眼,一定是不乐意的,会说:“中秋节本来就是亲人团聚的,应该首先思念我才对,怎么是后来才思念,而且是‘兼’的呢。”苏辙这么想是合乎逻辑的,至于有没有这么想就不研究了。还是看苏轼下阕怎么说的吧。

19、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20、不胜:经受不住。胜:承担、承受。

1、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2、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3、苏轼情志高洁,当然不是凡夫俗子,与凡夫俗子饮酒当然有失身份,但是苏轼不至于这么不给别人面子吧?(其实不给别人面子用不着这么夸张其事,直接走掉或者找个借口挥别就是,如果因为某种原因,真的无法走掉,那还是有办法让别人脸上挂不住。例如,明明是大家一起饮酒赏月,苏轼酒也饮,月也赏,但只是饮酒和赏月,不跟任何人交谈,也不看任何人一眼,即使是饮酒的时候,头也是仰起来向着月亮,眼睛也是看着月亮,而且姿势一动不动,仿佛塑像一般。估计用不了多久,那几个人就走掉了。当然一般是知趣者最先走掉,不知趣者因为知趣者走掉而变得更加无聊,开始知趣,最后也走掉)。

4、经典咏流传:孟郊《游子吟》

5、第四种做法是明明向往,但装着无所谓甚至不屑一顾的样子,之所以如此,可能是因为自卑而自保颜面,也可能是工于心计而欲擒故纵,还可能是向往得过了分,以“惜春长怕花开早”的心态远远而深深地膜拜着向往对象。总之,采取这种做法的人,动机非常复杂,这里就不举例讨论了。

6、北宋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原文为:

7、明杨慎《草堂诗余》卷三:“此等词翩翩羽化而仙,岂是烟火人道得只字。”又:“中秋词古今绝唱。”

游戏名字 | 游戏网名 | 个性网名 | 个性说说
Copyright © 2016-2022 玩泥巴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