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泥巴网:分享好听的游戏名字、简单干净的男生、女生游戏网名!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经典句子
您的位置:玩泥巴网 > 经典句子 > 如梦令李清照【摘抄文案100句】 >正文

如梦令李清照【摘抄文案100句】

类别:经典句子 /人气:59 ℃/2023-10-05 10:55:25

一、如梦令李清照

1、ACiPoem(tothetuneofRuMengLing)

2、晚春如梦令作者:李清照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3、13(古诗欣赏)送别诗——别董大

4、前者以李清照特有的方式表达了她早期生活的情趣和心境,境界优美怡人,以尺幅之短给人以足够的美的享受,后者借宿酒醒后询问花事的描写,曲折委婉地表达了词人的惜花伤春之情,语言清新,词意隽永,令人玩味不已。

5、李清照出生于书香门第,早期生活优裕,其父李格非藏书甚富,她小时候就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打下文学基础。出嫁后与丈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时,流寓南方,境遇孤苦。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

6、也表明词人听到答话后感到疑惑不解。她想:“雨疏风骤”之后,“海棠”怎会“依旧”呢?这就非常自然地带出了结尾两句。“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这既是对侍女的反诘,也像是自言自语:这个粗心的丫头,你知道不知道,园中的海棠应该是绿叶繁茂、红花稀少才是。

7、怎么才能把船划出去,不小心,却惊起了一群的鸥鹭。

8、与君初相识,犹如故人归

9、19(古诗故事)送别诗——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10、"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词的结尾,重复使用了两个"争(怎么)渡",意思是"怎么才能把船划出去呀",生动地再现了少女词人当时那焦急的情态和迫切的口吻。

11、《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早期词作。此词借宿酒醒后询问花事的描写,委婉地表达了作者怜花惜花的心情,充分体现出作者对大自然、对春天的热爱,也流露了内心的苦闷;内容: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这首《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是李清照的早期作品。根据陈祖美编的《李清照简明年表》,此词作于宋哲宗元符三年前后。

12、1419757330@qq.com或zjsygzzx@1com

13、其次,通过问答进行感情上的对比烘托。这种写法,不仅语言精炼生动,结构也由此显得分外紧凑,使读者有如闻其声、如见其人的真切感。人物的身份、性格、教养以及感情上的细微差别也都历历在目,词也由此而显得生动活泼。“却道”一句,写出了“卷帘人”观察上的粗疏与感情上的淡漠,它恰好衬托出作者体察的细腻与情思的深婉。没有这种细腻的体察与深婉的情思,是不可能写出好作品来的。

14、20(古诗故事)泊秦淮

15、27(古诗故事)赋得古原草送别

16、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17、《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翻译:昨夜雨小风急,我从沉睡中醒来,酒醉没有全消。试问卷帘的侍女,她却说海棠花依然如旧。知道吗,应是绿叶更加茂盛,红花却已凋零;《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翻译:还时常记得出游溪亭,一玩就玩到日黑天暮,深深地沉醉,而忘记归路。一直玩到兴尽,回舟返途,却迷途进入藕花的深处。大家争着划

18、如梦令李清照争渡的读音是:ru(第二声)meng(第四声)ling(第四声)li(第三声)qing(第一声)zhao(第四声)zheng(第一声)du(第四声)。

19、《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宋代: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20、 “昨夜雨疏风骤”指的是昨宵雨狂风猛。疏,正写疏放疏狂,而非通常的稀疏义。

二、

1、15(古诗欣赏)送别诗——送别

2、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

3、4(古诗欣赏)贺知章《咏柳》《回乡偶书》

4、"兴尽晚归舟,误入藕花深处"。接下来,用了"兴尽"一语,高度概括了整整一天的欢乐活动,而把其中的具体细微之处,全都留给读者去想象。

5、常:常常;经常。溪亭:溪边的亭子。

6、(注释):常记:长久记忆。沉醉:大醉。藕花:荷花。争渡:这里指奋力划船渡过。有注“怎渡”者,不宜从。滩:明·毛晋汲古阁本《漱玉词》作“行”。

7、Tr.QinDachuan

8、但因喝醉而忘记回去的路。一直玩到兴尽才乘舟返回,却迷途进入荷花池的深处。

9、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10、这首小令用词简练,只选取了几个片断,把移动着的风景和作者怡然的心情融合在一起,写出了作者青春年少时的好心情,让人不由想随她一道荷丛荡舟,沉醉不归。正所谓“少年情怀自是得”,这首诗不事雕琢,富有一种自然之美。

11、⑷卷帘人:有学者认为此指侍女。

12、侍女的回答却让词人感到非常意外。本来以为经过一夜风雨,海棠花一定凋谢得不成样子了,可是侍女卷起窗帘,看了看外面之后,却漫不经心地答道:海棠花还是那样。一个“却”字,既表明侍女对女主人委曲的心事毫无觉察,对窗外发生的变化无动于衷。

13、如梦令①·元旦② 宁化、清流、归化③,路隘④林深苔滑。今日向何方,直指武夷山⑤下。山下山下,风展红旗如画⑥。

14、两首出自李清照之手的如梦令,是绝妙的大自然的赞歌,以尺幅之短给人以足够美的享受。此首小令,为作者年轻时词作。写她经久不忘的一次溪亭畅游,表现其卓尔不群的情趣,豪放潇洒的风姿,活泼开朗的性格。

15、填词是为了拿来唱,所以为了乐曲的反复吟唱,每首词一般分为上下二阕,称为上阕(片)、下阕(片);当然也有不分阕的单调,如〈十六字令〉、〈望江南〉等小令。

16、玩到尽兴天却黑了,划小舟回去,却不小心进入藕花塘的深处。

17、中仄中平仄仄(韵),中仄中平平仄(韵)。中仄仄平平,中仄中平平仄(韵)。 平仄,平仄(韵)(叠句),中仄中平平仄(韵)。

18、《如梦令》是宋代词人李清照创作的一首词,是一篇追忆旧游之作。

19、31(古诗欣赏)四时田园杂兴

20、雨疏风骤:雨点稀疏,晚风急猛

三、

1、万帐穹庐人醉,星影摇摇欲坠

2、26(故事故事)黄鹤楼

3、起首两句“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辞面勾勒写词时间与环境,昨夜词人不忍看到明朝海棠花谢,故把酒以消愁绪,翌日晨起宿酲尚未尽消。“雨疏风骤”十分恰切地写出暮春时节,风萧萧然而雨却是疏落,渲染了词人花下醉酒的怅然之感。

4、雨疏风骤:雨点稀疏,晚风急猛。

5、翻译:还记得那次在溪边亭中游玩日色已暮,沉迷在优美的景色中忘记了回家的路。尽兴以后大家乘着夜色赶快掉转船头,却不料走错了路小船划进了藕花深处。怎么出去呢?怎么出去呢?叽喳声惊叫声划船声惊起了一滩鸥鹭。

6、李清照这两首《如梦令》都是以游记为背景写的词,都是以酒、花、小清新为套路,谈不上什么高深的思想,其实就是他早期生活的情趣而已。我个人认为,这两首词就是代表了“文青”本质,属于没啥事乱呻吟那种调调,就像现在的朋友圈,看个大鹅也弄个“好喜欢哦!”,“好漂亮哦!”,“好好玩哦!”,就是自己觉得自己很有情调和招人羡慕嫉妒恨而已。李清照的如梦令全诗3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7、④溪亭:一说此系济南七十二名泉之位于大明湖畔;二说泛指溪边亭阁;三说确指一处叫做“溪亭”的地名(因苏辙在济南时写有《题徐正权秀才城西溪亭》诗);四说系词人原籍章丘明水附近的一处游憩之所,其方位当在历史名山华不注之阳。

8、"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词的开篇,用了"常记"二字,不仅表明作品是追忆往事之作,而且表明所追忆的内容,在词人的脑海中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记。

9、卷帘人:有学者认为此指侍女。

10、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11、投稿邮箱:1379009471@qq.com

12、应是常常想起一次郊游,一玩就到日暮时分,沉醉在其中不想回家。一直玩到没了兴致才乘舟返回,却迷途进入藕花池的深处。怎么出去呢?怎么出去呢?叽喳声惊叫声划船声惊起了一滩鸣鹭。扩展资料作品赏析

13、22(古诗故事)推敲之问

14、这首《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是李清照的早期之作,是一首追忆诗。她遭受了重大变故,回忆起少时游玩的情形,那些场景在她的脑海中一再出现,对那些生活的怀念之情与日俱增,使得作者感到诗兴大发,于是写下了这首流传千古的小令。

15、常记溪亭日暮①,沈醉不知归路②。

16、⑶浓睡不消残酒:虽然睡了一夜,仍有余醉未消。浓睡:酣睡 残酒:尚未消散的醉意。

17、绿肥红瘦:绿叶繁茂,红花凋零

18、当此芳春,名花正好,偏那风雨就来逼迫了,心绪如潮,不得入睡,只有借酒消愁。

19、⑵雨疏风骤:雨点稀疏,晚风急猛。疏:指稀疏。

20、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

四、

1、游兴满足了,天黑往回划船,不小心划进了荷花池深处。

2、如梦,如梦,残月落花烟重。

3、李清照出生于书香门第,早期生活优裕,其父李格非藏书甚富,她小时候就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打下文学基础。出嫁后与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时,流寓南方,境遇孤苦。

4、而“误入”一句,行文流畅自然,毫无斧凿痕迹,同前面的“不知归路”相呼应,显示了主人公的忘情心态。盛放的荷花丛中正有一叶扁舟摇荡。舟上是游兴未尽的少年才女,这样的美景,一下子跃然纸上,呼之欲出。

5、30(古诗故事)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6、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7、第三句的“试”字用的好,“试”字不仅把女主人公怀着疑问、小心翼翼的心态传达出来,而且把女主人公的害怕的微妙心理刻画的惟妙惟肖,她是怕海棠花在风雨之中已经飘零。所以“试”字用的很贴切,同时也可以看出词人用词的精准。词人很善于用曲笔,她不直接的写出来,却借卷帘人之口表达出女主人公内心的希望。卷帘人的.随口无心的一句“海棠依旧”,花儿依然盛开,这让女主人公的心得到了莫大的安慰,也可以看出她怜春惜花的心情,向往美好的愿望。但是这是不是真实的情形,在风雨的蹂躏下花儿真的还是那么娇艳吗?

8、鸥鹭:水鸥和白鹭的总称。

9、出自《如梦令》是宋代词人李清照创作的一首词,是一篇追忆旧游之作。从其明快的色彩和欢乐的格调来看,此词当是词人回忆青年之作。

10、李清照的词,遣词造句,多有所创新,看来一目了然,却又引人入胜,耐人咀嚼、思索。这首词写日暮,并没有渲染“落日镕金,暮云合璧”的景象,写藕花,也没有描绘“红稀香少”的情态,全篇虽无写景,却是处处有景,情由景发,情景交融。优美、生动的文学语言,鲜明、完美的艺术形象,集中表现了作者的强烈感情。她不愧是抒情词的杰出的作家。

11、争渡,争渡③,惊起一滩鸥鹭。

12、听后嗔叹道:"真的吗,不应是绿叶盛繁,红花凋零吗?"

13、李清照这首《如梦令》是“天下称之”的不朽名篇。这首小令,有人物,有场景,还有对白,充分显示了宋词的语言表现力和词人的才华。小词借宿酒醒后询问花事的描写,曲折委婉地表达了词人的惜花伤春之情,语言清新,词意隽永。

14、此词是记游赏之作,写了酒醉、花美,清新别致。“常记”两句起笔平淡,自然和谐,把读者自然而然地引到了她所创造的词境。“常记”明确表示追述,地点在“溪亭”,时间是“日暮”,作者饮宴以后,已经醉得连回去的路径都辨识不出了。“沉醉”二字却露了作者心底的欢愉,“不知归路”也曲折传出作者流连忘返的情致,看起来,这是一次给作者留下了深刻印象的十分愉快的游赏。

15、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16、李清照和赵明诚是古代难得的一对门当户对而有才华横溢的才子佳人,据说,李清照在闺阁之中,就名动京城,引得太学生赵明诚为她大做相思之梦。据《琅娘记》卷中引《外传》,赵明诚小时,一日做梦,在梦中朗诵一首诗,醒来只记得三句话:“言与司合,安上已脱,芝芙草拔。”百思不得其解,就向父亲讨教。他的父亲听了哈哈大笑:“吾儿要得一能文词妇也。”明诚大惑不解。他父亲说:“‘言与司合’,是‘词’字,安上已脱,是‘女’字,‘芝芙草拔是‘之夫’二字。合起来就是‘词女之夫’。”

17、②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选自《漱玉词》。

18、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

19、这句对白写出了诗画所不能道,写出了伤春易春的闺中人复杂的神情口吻,可谓“传神之笔。“应是”,表明词人对窗外景象的推测与判断,口吻极当。因为她毕竟尚未亲眼目睹,所以说话时要留有余地。同时,这一词语中也暗含着“必然是”和“不得不是”之意。

20、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译文: 时常记起溪边亭中游玩至日色已暮,沉迷在优美的景色中忘记了回家的路。尽了酒宴兴致才乘舟返回,不小心进入藕花深处。怎么才能出去呢?怎么才能出去呢?划船声惊起了一群鸥鹭。

五、

1、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约1155年),号易安居士,汉族,齐州济南(今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人。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2、33(古诗欣赏)滕王阁诗

3、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溪亭,溪边的亭子。这一天,词人驾舟郊游,沉浸在水光山色、鸟语花香中,赏心悦目,饮酒为乐,醉意渐沉。“常记”二字明确表示本篇是追述,溪亭是地点,日暮是时间,词人饮宴之后,已经醉得连回去的路都辨识不出了。

4、一只漂流的小船,载着一位优雅的少女,就在这荷花深处的翠绿暗香之中,迷失了回家的方向。

5、人们读李清照,一般对她后期的作品比较熟悉,脑海里凄凉愁苦的印象比较深。《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是她青年时期的作品,追叙一次溪游醉归的欢乐情景,似一帧无拘无束的生活照,使我们得以认识这位著名词人的早年风采。

6、平仄,〖平仄〗,中仄仄平平仄。

7、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8、翻译:昨夜雨虽然下得稀疏,风却刮得急猛,沉沉的酣睡却不能把残存的酒力全部消尽。问那正在卷帘的侍女:庭园里海棠花现在怎么样了?她说海棠花依然和昨天一样。你可知道,你可知道,这个时节应该是绿叶繁茂,红花凋零了。

9、⑴如梦令,又名“忆仙姿”“宴桃源”。五代时后唐庄宗(李存勗)创作。《清真集》入“中吕调”。三十三字,五仄韵,一叠韵。

10、日暮:太阳落山的时候,时间已经不早了。

11、"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词的开篇,用了"常记"二字,不仅表明作品是追忆往事之作,而且表明所追忆的内容,在词人的脑海中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记。

12、兴尽之后很晚才往回划船,却不小心进入了荷花深处。

13、李清照能够在北宋词坛声名鹊起,不仅仅是个人才华的积累,也是历史的一个机缘。她生于北宋官宦之家,是标准的大家闺秀。资质聪慧,再经过艺术的熏陶和洗练,自然生出钟灵毓秀的神采。李清照生在士大夫之家,18岁时嫁给宰相之子赵明诚。夫妻二人志同道合,常常一起勘校诗文,收集古董,既是同舟共济的伴侣,也是志同道合的朋友。

14、绿的是叶,红的是花,用肥瘦两字来形容经过暴风雨袭击后的花叶,既生动又形象,这句也是全词的精华所在,点睛之笔,非高手不能。

15、这也许是她所以作出上面的回答的原因。末了的“绿肥红瘦”一语,更是全词的精绝之笔,历来为世人所称道。“绿”代替叶,“红”代替花,是两种颜色的对比;“肥”形容雨后的叶子因水份充足而茂盛肥大,“瘦”形容雨后的花朵因不堪雨打而凋谢稀少,是两种状态的对比。

16、于是,她急问收拾房屋,启户卷帘的侍女:海棠花怎么样了?

17、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18、应是常常想起一次郊游,一玩就到日暮时分,沉醉在其中不想回家。

19、而这里《如梦令》是一首小令,故无上下阕之说。

20、赵明诚是金石学家,“屏居”初年,李清照的创作雅兴,一度转移到与丈夫共同搜集、整理、勘校金石书籍方面。所以此词当是作者结婚前后,居汴京时,回忆故乡往事而写成的,也就是词人十六七岁至二十三四岁之间的作品。

游戏名字 | 游戏网名 | 个性网名 | 个性说说
Copyright © 2016-2022 玩泥巴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