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人之明的意思解释【摘抄文案100句】
一、知人之明的意思
1、好自为之(hǎozìwéizhī)为:干,做。喜欢自己亲手去做。
2、古人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不论做人还是做事,眼光要长远,要有预见性。聪明人看得懂,精明人看得准,高明人看得远。没有远见的人只能看到眼前,而有远见的人会看到将来可能存在的机会并积极做好准备,要知道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3、在与刘备的对话中,诸葛亮分析了天下形势,给刘备指出了一条“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之路。隆中对策的故事还衍生出了一个歇后语:诸葛亮隆中对策——有先见之明。有先见之明的人有格局有远见,每天的生活都是限量版,生命需要的是未雨绸缪不是亡羊补牢。
4、(退食从容):指官吏品行节俭正直,仪容从容自得,可为楷模。
5、[典故出处]汉·荀悦《汉纪·成帝纪》:“治天下者,曹贤考功则治,简贤退功则乱,诚审思知人之术,论才选士,必称其职。”
6、(言多伤行):话多易出问题,以致言行不使品行受损害。
7、明:指眼光。能看出人的品行才能的眼力。知人之明拼音:(zhīrénzhīmíng)能看出人的品行才能的眼力。
8、(清正廉洁):品行端正,为人正直廉洁。
9、(无赖小人):指游手好闲,品行不端的人。
10、拼音是zì zhī zhī míng,意思是了解自己,对自己有正确的估计。出自《老子·二十三章》 。
11、樊迟问孔子“什么是仁”?孔子说:“爱人”。樊迟又问“什么是智”?孔子说:“知人”。知人是一门高深的学问,苏轼曾说“欲立非常之功者,必有知人之明”,在日常生活中,知人之明有助于帮助我们在茫茫人潮中找到心灵相契的朋友。
12、(误杀好人):好人:品德好、行为端的人。过失地杀掉品行好的人。
13、(木秀于林):秀:出众,突出。高出森林的大树。比喻才能或品行出众的人。也措指新人新事刚刚出现。
14、(诡谲无行):诡谲:欺诈;无行:无德行。形容欺诈成性,品行不端。
15、(经明行修):旧指通晓经学,品行端正。
16、意思是:既像扔石头那样不留情面地指出错误,又同心协力想黄金一样坚固。也就是说为国谋划的忠诚,善辨人才的英明,我自愧不如曾相国你呀。既像扔石头那样不留情面地指出错误,又同心协力想黄金一样坚固
17、(知人则哲):指能鉴察人的品行才能,即可谓之明智。
18、(大行受大名):行:品行,德行。有大的德行,一定有大的名声。
19、(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秀:出众,突出;摧:摧残。高出森林的大树总是要被大风先吹倒。比喻才能或品行出众的人,容易受到嫉妒、指责。
20、知人之明偏正式;作宾语;含褒义。
二、知人之明的意思解释
1、(出自)清·吴趼人《糊涂世界》卷九:"两道听了这话,心里忐忑不定。"
2、变化:事物在形态上或本质上产生新的状况:化学变化;变化多端;情况发生了变化。
3、(品貌非凡):品貌:人品和容貌;非凡:不同寻常。品行相貌都超出一般。
4、(行比伯夷):行:品德;伯夷:商末孤竹君长子。品行可与伯夷相比拟。形容品德高洁。
5、(拼音代码): zrzm
6、为请诸葛亮出山,刘备不惜三顾茅庐,一再邀请。诸葛亮在《出师表》中说“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正是看到了刘备的这份良善,诸葛亮才甘为其驱使。
7、(文行出处):文:学问;行:品行;出:作官;处:隐居。旧指文人的学问、品行和对待出仕隐退的态度。
8、(狗鼠不食汝余):食:吃。狗猪都不吃他剩下的东西。形容人的品行极其卑鄙龌龊。
9、(阳煦山立):象太阳那样暖和,象山岳那样屹立。比喻人性格温和,品行端正。
10、(学行修明):修明:昌明。学问和品行都很出色。
11、(方正之士):方正:品行端正。品行端正不阿的读书人。
12、(轻薄无行):无行:品行坏。态度轻佻,道德败坏。
13、(解释): 明:指眼光。能看出人的品行才能的眼力。
14、(铜臭薰天):铜臭:铜钱的气味。充满铜钱的臭味。常用以讥讽有钱人品行不端。也指贿赂公行,败坏风气。
15、(顽皮赖骨):①指品行不端、无赖狡诈。②指品行不端、无赖狡诈的人。
16、(示例)“他很有自知之明,父子俩作恶多端,神人共愤。”——高阳《草莽英雄》第十三章。
17、(砥身砺行):犹言砥节砺行。指磨砺操守和品行。
18、自知自明的意思,汉语成语,
19、人应有自知之明,否则小往大来,成功的希望是很渺茫的。
20、诸葛亮写过一篇文章《知人性》,文中提出“知人七法”。诸葛亮一生识人的最大收获恐怕就是刘备。刘备生性良善,“郡民刘平素轻先主,耻为之下,使客刺之。客不忍刺,语之而去。其得人心如此”。
三、知人之明啥意思
1、(含霜履雪):比喻品行高洁。
2、自我怀疑是自知之明的第一步。
3、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要准确了解一个人,应该从细节、小处入手,时间会告诉你谁是你真正可以信赖的人。知人之明是一种成熟,是经验的积累。有知人之明的人不会仅凭别人的一面之词、自己的一面之缘就对他人下判断。
4、形容非常牵挂,很不放心。
5、(顽皮贼骨):指品行不端,无赖狡诈的人。
6、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7、(蕙心纨质):心灵如蕙草芬芳,品质似纨素洁白。比喻品行高洁。
8、至于处理事务,斟酌情理,毫无保留地贡献忠言,那是郭攸之、费祎、董允的责任。希望陛下能够把讨伐曹魏,兴复汉室的任务托付给我,若不能完成,就治我的罪,(从而)用来告慰先帝的在天之灵。
9、知人之明:意思就是他有着洞察发现人才的聪慧头脑。属于褒义词。
10、(志洁行芳):志向高洁,品行端正。
11、侍中、尚书、长史、参军,这些人都是忠贞善良、守节不逾的大臣,望陛下亲近他们,信任他们,那么汉朝的复兴,那么汉朝的兴隆就指日可待了。我本来是平民,在南阳亲自耕田,在乱世中苟且保全性命,不奢求在诸侯之中出名。
12、自知之明是智慧,忘乎所以是愚蠢。
13、(高躅大年):躅:足迹,引申为行为,品行。品德高尚而年纪高迈。
14、知人之明(拼音)zhīrénzhīmíng(释义)能看出人的品行才能的眼力。(出处)前任督宪是兄弟同门世好,最有~。阁下不以兄弟不才,时加教诲,为幸多矣!(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十二回)(例句)他刚正廉明,执法不阿,精忠爱国,有知人之明。
15、(方正不阿):方正:品行正直;阿:阿谀,诌媚。指为人品行正直,不逢迎诌媚。
16、(示例)他对这个任务很感兴趣,有心主动接过来,又怕别人笑他不自量力。
17、(取友必端):取:选取;端:端正。正派的人选择朋友必然端正。形容选择朋友必须是品行端正的人。
18、(君子之交淡若水):君子:品行端正的人。君子的交往清淡如水,而不是互相拉拢、利用。
19、(砥廉峻隅):峻:高峭。通过磨砺,使可分解更加分明。比喻磨炼自己使品行更加端正。
20、孔子说他没有见过有自知之明、有错即改的人。
四、知人之明的意思和拼音
1、(译文)“凡是争斗的人都是认为自己是对的,而别人是错的。”
2、(君子之过):过:过错。品行高尚的人犯错误就象日蚀和月蚀,别人看得很清楚,只要改正,别人仍然敬仰他。
3、明:看清(明白)事物的能力。对自己的优点和缺点都有透彻的了解。指了解自己的情况,对自己有正确的估计。
4、(德薄才疏):薄:浅;疏:空虚。品行和才能都很差。常作谦辞。
5、zhī rén zhī míng
6、意思是指能看出人的品行才能的眼力。知人之明,汉语成语,拼音是zhīrénzhīmíng。。(近义词):知人之鉴。成语用法:偏正式;作宾语;含褒义。示例:前任督宪是兄弟同门世好,最有知人之明。阁下不以兄弟不才,时加教诲,为幸多矣!(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十二回)
7、(译文)“能看出别人品行才能的人,是睿智的;能了解自己优点缺点的人;是明白人。”
8、不要让所谓的自知之明束缚了手脚。
9、(行同能偶):品行相同,才能相等。
10、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11、(拼音)zìzhīzhīmíng
12、我认为禁军营中的事,都拿来跟他商讨,就一定能使军队团结一心,不同才能的人各得其所。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前汉所以兴盛的原因;亲近小人,疏远贤臣,这是后汉之所以衰败的原因。先帝在世的时候,每逢跟我谈论这些事情,未尝不叹息而痛恨桓帝、灵帝时期的腐败。
13、(zìzhīzhīmíng)
14、先帝开创的大业未完成一半却中途去世了。现在天下分为三国,指蜀汉国力薄弱,处境艰难。这确实是国家危急存亡的时期啊。不过宫廷里侍从护卫的官员不懈怠,战场上忠诚有志的将士们奋不顾身,大概是他们追念先帝对他们的特别的知遇之恩(作战的原因),想要报答在陛下您身上。
15、(示例)“世人往往自以为是,自夸其能。”——清•李汝珍《镜花缘》第八十四回。
16、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17、(释义)量:估量。自己不估量自己的能力。指过高地估计自己的实力。
18、自知:自己了解自己;明:看清事物的能力。指了解自己的情况,对自己有正确的估计。
19、(言多伤幸):话多易出问题,以致言行不使品行受损害。同“言多伤行”。
20、(知人之明):明:指眼光。能看出人的品行才能的眼力。
五、举而不坚的意思
1、(拼音)zìyǐwéishì
2、(译文)“这可是关系到国家的安危、人民的姓名,我怎么可以不估量自己的能力呢?”
3、(文人无行):喜欢玩弄文字的人,品行常常不端正。
4、(人以群分):人按照其品行、爱好而形成团体,因而能互相区别。指好人总跟好人结成朋友,坏人总跟坏人聚在一起。
5、乾隆的时候,一次殿试,有两个人的文采难分伯仲,于是这皇帝亲自出了一上联,让他们对下联。此上联是:烟锁池塘柳。
6、(屈己待人):委屈自己,以礼待人。形容谦虚、忍让的好品行。
7、(狗彘不如):彘:猪。形容品行卑劣到连猪狗都不如的程度。同“狗彘不若”。
8、自惭形秽(zìcánxínghuì)形秽:形态丑陋,引伸为缺点。因为自己不如别人而感到惭愧。
9、李白想在黄鹤楼题首诗,然而看见崔颢所题的《登黄鹤楼》后,就连忙罢手,认为自己再写也及不上崔颢的这首诗。解释能看出人的品行才能的眼力。出处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十二回:“前任督宪是兄弟同门世好,最有知人之明。阁下不以兄弟不才,时加教诲,为幸多矣!”“因人成事无作为,自知之明需明智。”释义:答应了为别人办事没有办成,主要还是人贵有自之之名,就是你自己应该知道自己的办事能力,不要逞能夸下海口。
10、(山不厌高):山不嫌其高。比喻品行越高尚越好。
11、(释义)具有能看出人的品行才能的眼力。
12、(释义)是:对。总以为自己是对的。形容主观,不虚心。
13、眼光。知人之明的意思是能看出人的品行、才能的眼力。品行是指人的行为品德。才能指天生的爱好或先天的潜在的能力。能力指掌握和运用知识技能所需的个性心理特征,也指能胜任某项任务的条件、才能,还指完成一项目标或者任务所体现出来的综合素质。
14、一个严于解剖自己的人,往往是有自知之明的。
15、(顽皮赖肉):指品行不端、无赖狡诈。也指品行不端、无赖狡诈的人。同“顽皮赖骨”。
16、(芒寒色正):指星光清冷色纯正。也借以称颂人的品行高洁正直。
17、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18、(陛下)你实在应该扩大圣明的听闻,来发扬光大先帝遗留下来的美德,振奋有远大志向的人的志气,不应当随便看轻自己,说不恰当的话,以致于堵塞人们忠心地进行规劝的言路。皇宫中和朝廷里的大臣,本都是一个整体,奖惩功过,不应有所不同。
19、(砥节厉行):指磨砺操守和品行。同“砥节励行”。
20、(玉洁冰清):象玉那样洁白,象冰那样清净。形容人心地纯洁,品行端正。
- 1 描写赞美老师的词语【摘抄文案100句】 59
- 2 家长给老师的句子暖心【摘抄文案100句】 59
- 3 家长感谢老师真诚的话语简短【摘抄文案 59
- 4 端午快乐还是端午安康作文【摘抄文案 59
- 5 冬天的四字词语大全集100个少字【摘抄文 59
- 6 一辈子很短珍惜身边人是什么意思【摘抄 59
- 1 国庆五年级手抄报【摘抄文案100句】 59
- 2 李白最巅峰的一首诗【摘抄文案100句】 59
- 3 8月祝福语简短八字【摘抄文案100句】 59
- 4 很压抑心很累的句子图片带字【摘抄文案 59
- 5 本杰明富兰克林他一生最真实的写照【摘 59
- 6 表示感恩老师的诗句或名言【摘抄文案 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