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泥巴网:分享好听的游戏名字、简单干净的男生、女生游戏网名!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经典句子
您的位置:玩泥巴网 > 经典句子 > 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是谁写的?【摘抄文案100句】 >正文

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是谁写的?【摘抄文案100句】

类别:经典句子 /人气:59 ℃/2023-02-20 09:40:01

一、读书有三到

1、中国传统的读书方法讲究三个“到”字:心要悟到,眼要看到,口要读到。这是几个重要的环节,朱熹的概括很精到。心悟指思考,只有“悟”——反复品味,才能理解书中精义;眼要博览,才能扩大知识面;嘴要读出声来,以便调动听觉、视觉的综合作用,增强记忆,帮助理解。这三个“到”,概括准确、精粹,要言不烦,发人深省,因而成为后世读书人的准则,《三字经》说:“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即从此句总结概括而成。

2、“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3、凡是读书,必须先整理好读书用的桌子,使桌子干净并且平稳,把书册整齐地放在桌子上,让身体坐正,面对书册,仔细地从容地看清书上的文字,仔细清楚地朗读文章。必须要读的每个字都很响亮,不可以读错一个字,不可以少读一个字,不可以多读一个字,不可以读颠倒一个字,不可以死记硬背,只要多读几遍,就自然而然地顺口而出,即使时间久了也不会忘记。

4、祖籍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省尤溪县)。

5、贪者因书而富,富者因书而贵。

6、至于文义有疑,众说纷错,则亦虚心静虑,勿遽取舍于其间。

7、读书的态度:知识改变命运,知识改变气度。读书肯定是有用的,可以提升个人的修养,修养是长期积累而成的,读书并不需要有很明确的目的。我们已经具备自我学习和自我发展的能力,要对读书重视,观念的转变很重要。

8、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9、不读书的人,思惟就会休止。

10、2019暑假书单新鲜出炉(小学篇)

11、读书有三到,就是心到、眼到、口到。心思不在课本上,那么眼睛就不会看仔细,既然思想不集中,就只能随随便便地诵读,绝对不能记住,即使记住了也不能长久。三到之中,心到最重要。

12、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出自南宋·朱熹《训学斋规》

13、读书有三到原文: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意思是: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思不在书本上,那么眼睛就不会仔细看心和眼既然不专心致志,却只是随随便便地读,就一定不能记住,即使记住了也不能长久。三到之中,心到最重要。心既然已经到了,眼和口难道会不到吗?

14、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的意思是用心思考,用眼仔细看,有口多读,三方面都做得到位才是真正的读书。

15、凡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dǎo)(1)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是要多诵数遍,自然上口,久远不忘。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xiàn)”。谓读得熟,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却只漫浪(2)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16、小学文言文阅读详解:6《孟母三迁》

17、本文的作者是朱熹,他是宋朝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儒学集大成者,世人尊称他为“朱子”。朱熹是唯一非孔子亲传弟子而享祀孔庙者,位列大成殿十二哲人中。朱熹是做过大官的,甚至为宋宁宗皇帝讲过学。他著作甚多,最有名的一部叫《四书章句集注》,也就是我们现在说的“四书”。

18、作者是朱熹,朝代为南宋。读书有三到,就是心到、眼到、口到。心思不在书本上,那么眼睛就不会看仔细,既然心思不集中,就只能随随便便地诵读,绝对记不住,即使记住了也不能长久。三到之中,心到是最重要的。朱熹是南宋时期理学大家,又是著名的教育家。他一生大部分时间都在读书和教书,提出过许多精辟的见解。他死后不久,弟子们将他的读书经验归纳为六条,称为"朱子读书法",对于今人,仍有启示和借鉴的作用。

19、读书有三到所谓眼到口到心到这是读书的一种方法,我觉得是朱熹在读完书之后,从自身经历所总结的读数方法,对现在依旧很适用。

20、名言出自:宋朝·南宋朱熹《训学斋规·读书写文字》

二、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是谁写的?

1、只要读书,每个字都要读得响亮,不可读错一个字,不可少读一个字,不可多读一个字,不可颠倒一个字。不可勉强背诵,只要多读几遍,自然通顺上口,长久不会忘记。古人说:“读书一百遍,文字的意思自然展现。”这是说书读得熟了,不用解释字词,自然明白文字的意思。我曾经讲读书有三到,也就是心到、眼到、口到。心思不在书本上,则眼睛看不仔细,心和眼不专注,只是随口念出来,那么一定记不住,即使记住了也不能长久。三到之中,心到最重要。心如果到了,眼睛和嘴怎么能不到呢?

2、你知道下面的字在文中的正确读音吗?请在正确的读音上打“√”。

3、读书须要做到三到:就是心到、眼到、口到。心思不在书本上,那么眼睛就不会仔细看,心和眼既然不专心致志,却只是随随便便地读,那一定不能记住,即使记住了也不能长久。三到之中,心到最重要。心已经到了,眼口难道会不到吗?

4、读书究其方法,囫囵吞枣,所得就非常有限。心、眼、口三到,才会有更多的收获。你是怎样读书的,和大家分享一下吧!

5、小学生必背文言文专项训练——《买椟还珠》

6、大抵观书先须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义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尔。至于文义有疑,众说纷错,则亦虚心静虑,勿遽取舍于其间。先使一说自为一说,而随其意之所之,以验其通塞,则其尤无义理者,不待观于他说而先自屈矣。

7、读书/须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看不仔细,心/眼/既不专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也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有不到者乎?

8、●朱熹是宋朝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儒学集大成者,世人尊称他为“朱子”。朱熹是唯一非孔子亲传弟子而享祀孔庙者,位列大成殿十二哲人中。他著作甚多,最有名的一部叫《四书章句集注》,也就是我们现在说的“四书”。他还写过一篇文章,叫《训学斋规》,专讲读书做人的规矩,是专门写给刚刚启蒙的孩子的,《读书有三到》就出自于此。

9、翻译:我曾经说过:读书讲究“三到”,即读书时要专心,要认真看,要诵读。心思不在书本上,那么眼睛就不会仔细看,心和眼既然不专心一意,却只是随随便便地读,那一定不能记住,即使记住了也不能长久。三到之中,心到最要紧。心已经到了,眼口难道会不到吗?

10、所谓持志,就是要树立远大志向,并以顽强的毅力长期坚守。朱子读书法比较集中地反映了我国古代对于读书方法的研究成果,其中不乏合理的内容,值得我们借鉴。

11、朱熹曾批评当时普遍存在的两种毛病:一是"主私意",就是以自己的想法去揣测书中的道理,穿凿附会,歪曲了古人本来意思。二是"旧有先人之说",就是先前接受的观点不肯放弃,从而排斥接受新的观点。

12、复以众说互相诘难,而求其理之所安,以考其是非,则似是而非者,亦将夺于公论而无以立矣。大率徐行却立,处静观动,如攻坚木,先其易者而后其节目;如解乱绳,有所不通则姑置而徐理之。此观书之法也。

13、读书须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

14、二是必须精神抖擞,勇猛奋发,反对松松垮垮。居敬持志中的居敬,强调读书必须精神专注,注意力高度集中。

15、(1)却只漫浪诵读(随随便便)

16、可到了初教材中文言文的篇目会突然大量增加,语文学习在原来的基础知识、阅读理解、写作三大块内容上增加了很大一块文言文内容!在考试中文言文的分数更是占有重要比例。到后来的中考、高考文言文这块的考核便成了拉开语文分数的重要模块。

17、读书须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看不仔细,心眼既不专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也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有不到者乎?

18、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即不专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不能久也。

19、小学文言文阅读详解:1《杨氏之子》

20、2019暑假书单重磅来袭(中学篇)

三、读书有三到小古文

1、朱熹说:"读书之法,莫贵于循守而致精。"就是说,读书要有个先后顺序,读通一书,再读一书。就读一书而言,则要逐字逐句逐段按顺序读,先读的未弄通,就不能读后面的。这样才不会生吞活剥或杂乱无章。

2、小学文言文阅读详解:5《揠苗助长》

3、●“三到之中,心到最急”中“急”的含义是(请选择):A着急B迅速C迫切、要紧。

4、出处:南宋,朱熹《训学斋规》“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翻译:我曾经说过:读书有三到,那就是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课本上,那么眼睛就不会看仔细,思想要是不集中,就只能随随便便地诵读,那一定不能记住,即使记住了也不能长久,三到之中,心到最为重要,思想集中了,眼会看不仔细,嘴会读不正确吗?

5、小学生必背文言文专项训练——《刻舟求剑》

6、(2)漫浪:随随便便,散漫放任,不受拘束。

7、小学文言文阅读详解:11《文侯与虞人期猎》

8、朱熹(115—1200.23),字元晦,又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谥文,世称朱文公。

9、翻译:我曾经说过:“读书有三到,就是心到、眼到、口到。心思不在读书上,那么眼睛就不会看仔细,既然思想不集中,就只能随随便便地诵读,绝对不能记住,即使记住了也不能长久。三到之中,心到最重要。思想既然已经集中了,眼睛、嘴巴的应用怎么会不到位呢?”

10、小学文言文阅读详解:9《刻舟求剑》

11、古代文化常识汇总(共10篇)

12、小学文言文阅读详解:4《叶公好龙》

13、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14、让我们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15、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16、小学时期很多课文要求背诵,文言文比较难记忆,如果孩子知道了课文的意思才会更加便于记忆。

17、意思是“我曾经说过: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思不在书本上,那么眼睛就不会仔细看,心和眼既然不专心致志,却只是随随便便地读,就一定不能记住,即使记住了也不能长久。三到之中,心到最重要。心既然已经到了,眼和口难道会不到吗?”扩展资料:(1)心到,所谓居敬持志,就是读书必须精神专全神贯注,还要有远大的志向,顽强的毅力。这也是朱熹读书之法的最基本精神。

18、他还写过一篇文章,叫《训学斋规》,专讲读书做人的规矩,是专门写给刚刚启蒙的孩子的,《读书有三到》就出自于此。

19、余尝谓读书有三到的“余”是“我”的意思,“余尝谓”即:我曾经说。原文: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⒆。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翻译:读书时要读得响亮,不能错一个字,不能少一个字,不能多一个字,不能颠倒一个字,不能强记或笼统记住,只要多读几遍,自然朗朗上口,很久都不会忘。古人说:读书百遍,其意自现。说的是读熟了,则不用解说,自己知道意思。我曾经说,读书有三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这儿,那么就看不仔细,心眼不一致,只能漫不经心地读,不会记住,就算记住也不会太久。三到之中,心到最重要。心都到了,眼睛与嘴怎么不会到呢?

20、好句、好段: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四、读书有三到原文及翻译

1、原文:“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2、(3)急:急迫,重要。

3、三到中,心到是最急需的.

4、其实学习文言文有关键期,那就是小学阶段!但小学语文课本里的文言文几近于无,寥寥几篇《杨氏之子》、《两小儿辩日》等分散在各册之中。

5、见:同“现”,表露出来。

6、小学生必背文言文专项训练——《掩耳盗钟》

7、朱熹是南宋时期理学大家,又是著名的教育家。他一生大部分时间都在读书和教书,提出过许多精辟的见解。他死后不久,弟子们将他的读书经验归纳为六条,称为"朱子读书法",对于今人,仍有启示和借鉴的作用。

8、《训学斋规》可知古人对于人的培养从来没有忽视过,越是成绩显赫、影响巨大的人物,对于幼儿的教导越是十分重视;孩子最初学习衣帽鞋袜的规矩,而后学习言谈应对,再学习扫除清洁,最后学习读书写字之事及其他行为规范。这些是应当知道的。

9、动静观:朱熹主张理依气而生物,并从气展开了一分为动静不息的生物运动,这便是一气分做二气,动的是阳,静的是阴,又分做五行(金、木、水、火、土),散为万物。

10、小学生必背文言文专项训练——《朝三暮四》

11、朱熹是南宋时期理学大家,又是著名的教育家。他一生大部分时间都在读书和教书,提出过许多精辟的见解。他死后不久,弟子们将他的读书经验归纳为六条,称为"朱子读书法",对于今人,仍有启示和借鉴的作用。

12、先使一说自为一说,而随其意之所之,以验其通塞,则其尤无义理者,不待观于他说而先自屈矣。

13、●本文是一篇议论文,分为三个部分。分别从正反面来论证心眼口三者的关系,正面论证的语句是?反面论证的语句是?论证得出的观点是?

14、“尝”意思是曾经,“余尝谓读书有三到”意思是我曾经说了,读书有三方面要做到。出自出自南宋朱熹的《训学斋规》:“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读书有三到,就是心到、眼到、口到。心思不在书本上,那么眼睛就不会看仔细,既然心思不集中,就只能随随便便地诵读,绝对记不住,即使记住了也不能长久。三到之中,心到是最重要的。

15、此:这里(书本);则:那么;既:既然;漫浪:随便;决:一定;亦:也;也:语气词(无实意)。

16、其中循序渐进,包括三层意思:一是读书应该按照一定次序,前后不要颠倒,二是量力所至而谨守之。

17、小学文言文阅读详解:7《一毛不拔》

18、读书有三到,就是心到、眼到、口到。心思不在书本上,那么眼睛就不会看仔细,既然心思不集中,就只能随随便便地诵读,绝对记不住,即使记住了也不能长久。三到之中,心到是最重要的。

19、翻译:我曾经说过:“读书有三到,就是心到、眼到、口到。心思不在书本上,那么眼睛就不会看仔细,既然心思不集中,就只能随随便便地诵读,绝对记不住,即使记住了也不能长久。三到之中,心到是最重要的。思想既然已经集中了,眼睛、嘴巴的应用怎么会不到位呢?”

20、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即不专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最急。。(南宋.朱熹《朱子家训》)释义:读书有三到,就是心到、眼到、口到。心思不在书上,那么眼就看不仔细,就不会专注,只是泛泛地读,决不可能记下来,即使记下来也不会长久。三到中,心到是最急需的.

五、读书有三到翻译

1、朱熹读书法六条,即循序渐进、熟读精思、虚心涵泳、切己体察、着紧用力、居敬持志。这是由朱熹的弟子对朱熹读书法所作的集中概括。

2、意思是:读书要讲究“三到”,也就是说读书时要专心,要认真,要诵读。

3、小学文言文阅读详解:3《陈元方候袁》

4、漫浪:随随便便,漫不经心。

5、朱熹还进一步指出,读书要从易到难,从浅到深,从近到远,急不得,也慢不得。"所谓急不得者,功效不可急;所谓不可慢者,工夫不可慢。"这是在告被读书人既不可急于求成,也不可松松垮垮,而要进度适当,方能见效。

6、(2)心到最急(要紧)

7、用“|”给上文断句。

8、(1)心到,所谓居敬持志,就是读书必须精神专全神贯注,还要有远大的志向,顽强的毅力。这也是朱熹读书之法的最基本精神。

9、朱熹一生热爱教育,先后做官不足十四年,但讲学却达五十年之久,而且始终不倦。他为中国古代教育史上所罕见,堪称“宋代孔子”。据史料记载,朱熹在提举浙东茶盐公事时,曾讲学于樊川书院。他所倡导的读书方法,很值得学习和借鉴。

10、牵强暗记:勉强默背大意。

11、入群可领取名师讲解音频!

12、小学生必背文言文专项训练——《司马光救友》

13、读书讲究“三到”,即读书时要专心,要认真看,要诵读。

14、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读书有三到朱熹《训学斋规》:“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这句话说的是读书的三到,是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书本上,那么看书时也不会仔细,心和眼都不能专注,只是粗略的读一遍,也不能记得住,这三到,心到是最重要的,只有用心,眼和口自然就专注了~出自南宋·朱熹的《训学斋规》,原文“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15、《读书要三到》(作者)朱熹(朝代)宋原文:凡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是要多诵数遍,自然上口,久远不忘。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谓读得熟,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16、请你写出下面划线字在文中的意思。

17、《文集》一百卷,《续集》十一卷,《别集》十卷,阂人辑录的《朱子语类》一百四十卷。

18、这个故事让我们懂得了:学习要讲究方法,要做到“三到,只有反复咀嚼,悉心体会作者的本意,才能深刻体会行文中的旨趣。

19、小学生必背文言文专项训练——《三字经(节选)》

20、小学生必背文言文专项训练——《狐假虎威》

游戏名字 | 游戏网名 | 个性网名 | 个性说说
Copyright © 2016-2022 玩泥巴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