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夫卡变形记的主人公是【摘抄文案100句】
一、卡夫卡变形记
1、描写非现实生活中的事件,让非现实的人物生活在现实生活的环境中,其目的是通过格里高尔的心灵语言和孤苦环境来展现西方社会人的异化的普遍本质。
2、▲卡夫卡的素描 《低头坐下的男子》
3、卡夫卡的挚友马克斯·勃罗德(Max Brod)在为卡夫卡写的传记中,摘取了一段卡夫卡的日记:
4、一直到深夜,起坐室的煤气灯才熄灭,格里高尔很容易就推想到,他的父母和妹妹久久
5、卡夫卡(1883~1924),奥地利小说家。生于布拉格的一个犹太家庭。1901年进入布拉格大学学习文学,后转修法律,1906年取得法学博士学位。卡夫卡受丹麦哲学家、存在主义先驱者克尔凯戈尔的影响很大,后者对他的思想和创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他也对中国的老庄哲学有浓厚的兴趣,并在创作中有所反映。卡夫卡的短篇小说《变形记》描写一个小职员格里高尔·萨姆沙在一天清晨突然变成一只甲虫,因而失去了职业,成为家庭的累赘,最后在寂寞和孤独中死去。小说深刻而生动地揭示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冷漠,描绘了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异化”现象。
6、索取号:I545/K0304
7、格里高尔失措无助,惊慌不已,然而却没有人关心他,父亲愤怒的将他赶回到卧室之中,母亲和妹妹的温情在时光的流淌之下,渐渐被冲刷的淡泊,格里高尔从一开始的期盼,渐渐放弃了挣扎。
8、目前100000+人已关注加入我们
9、勃罗德在《卡夫卡传》中记叙道,在卡夫卡生命的后期,他时常会与朵拉谈论父亲带他去平民学校学游泳的经历。不过这时,他想与父亲说的话,已与《致父亲》截然不同:
10、晚报读给母亲听,有时也读给妹妹听,可是现在却没有丝毫声息。也许是父亲新近抛弃大声读报的习惯了吧,他妹妹在说话和写信中经常提到这件事。可是到处都那么寂静,虽然家里显然不是没有人。“我们这一家子过得多么平静啊。”格里高尔自言自语道,他一动不动地瞪视着黑暗,心里感到很自豪,因为他能够让他的父母和妹妹在这样一套挺好的房间里过着满不错的日子。可是如果这一切的平静、舒适与满足都要恐怖地告一结束,那可怎么办呢?为了使自己不致陷入这样的思想,格里高尔活动起来了,他在房间里不断地爬来爬去。
11、起来,在所有的食物里,这一种立刻强烈地吸引了他。他眼中含着满意的泪水,逐一地把乳酪、蔬菜和酱油都吃掉;可是新鲜的食物却一点儿也不给他以好感,他甚至都忍受不了那种
12、美国诗人奥登认为:“他与我们时代的关系最近似但丁、莎士比亚、歌德与他们时代的关系。”卡夫卡的小说揭示了一种荒诞的充满非理性色彩的景象,个人式的、忧郁的、孤独的情绪,运用的是象征式的手法。
13、在作品中,“母亲”是一个矛盾点综合体的形象,她即爱格里高尔,又因为利益抛弃了他,表达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冷漠的关系。
14、今天我想分享一篇我写的关于卡夫卡《变形记》的分析。
15、的身驱虽然又宽又大,也终于跟着头部移动了。可是,等到头部终于悬在床边上,他又害怕起来,不敢再前进了,因为,老实说,如果他就这样让自己掉下去,不摔坏脑袋才怪呢。他现在最要紧的是保持清醒,特别是现在;他宁愿继续待在床上。
16、在《变形记》的语境中,将人一夜之间变成了甲虫,将其置于平凡的环境中,将这种虚构作为正常现象表述。在故作平淡无奇的日常形式中表达出反常的内容,结果使之与现实生活中紧密相联系,表达出格里高尔变成甲虫后所产生的各种情绪。寓言式的结构将作品更生动性的描写,体现了西方现代派文学的特点。
17、妹妹说:“这样下去是不行的。我不想在这只怪物面前说出哥哥的名字,所以只说:我们得摆脱这东西。”
18、《变形记》有趣的正是在于,表面上看,变形的当然是从人变为虫的格里高尔,然而,格里的精神世界,他的责任感,对家人的尊敬,特别是对妹妹的爱,是由始至终都坚毅不变的。反而是家庭的另外三个成员在整个过程中经历着起伏的“思想变形”。
19、格蕾特:哥哥对她有多好,格雷特最后还是“背叛”了哥哥。她是一个没有自己立场和态度的人。
20、▲卡夫卡肖像 黑白补色版
二、卡夫卡变形记的主人公是
1、卡夫卡一生的作品并不多,但对后世文学的影响却是极为深远的。三四十年代的超现实主义作家们将卡夫卡视之为同仁,四五十年代的荒诞派以之为先驱,六十年代的美国“黑色幽默”将其奉为典范。
2、“卡夫卡式”——关于《变形记》艺术特征的诠释
3、有没有一种恐怖片结尾的感觉?这可是写于1912年的小说!
4、卡夫卡的《变形记》要表达的思想是: 人的“非人的”思想变形。当人的“个体性”与自我心灵被忽视时。就不可避免与人产生”公共性“矛盾而导致命运毁灭。《变形记》表现出人作为生命主体在社会中的虚无和异化。《变形记》是奥地利作家弗兰兹·卡夫卡创作的中篇小说。《变形记》在整体上是荒诞的,这个看似荒诞古怪的故事正是当时人们生存状态的一种写照。在金钱社会中,竞争异常激烈,生存的压力使许多人精神被扭曲、摧毁。《变形记》完成于1912年,1915年首次发表在月刊《白色书刊》10 月号上。
5、多么温暖的故事,《变虫记》腰封上还写着“我们对孩子的生活照顾得无微不至,却常常忽略掉孩子内心的真正渴求,这是孩子托卡夫卡发出的心灵信号。”
6、将父亲视为至高权威的卡夫卡,始终与父亲保持着相当的距离(当然,很大程度上也是被迫的),他们无法敞开心扉交流,卡夫卡只能默默地用自己的软弱自卑来一次次反衬父亲的强大与正确。
7、有时,兄弟姐妹之间的爱比表面上的要弱,而且可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恶化。在卡夫卡的《变形记》中,格雷特对变形的格雷戈的善良和关心逐渐减少,这一过程与她从女孩到女人的变形同步。格雷特从最关心格雷戈的家庭成员转变为第一个提议消灭格雷戈的家庭成员,这表明了兄弟姐妹之间的自私和脆弱的纽带。
8、格里高尔的家人见到大甲虫,立刻表现出惊恐、厌恶的态度。
9、如果一觉醒来,你突然发现自己成为了一只巨大的甲壳虫,在父母亲人的眼中,在朋友上司的眼中,变成了一个彻彻底底的怪物,你会怎么办?
10、也有论者认为,卡夫卡在《变形记》中运用的是一种变形的话语方式。它以不可思议的开头,把主人公和读者一起“抛入”一个变了形的审美语境,其叙事时间寓变化于简单、叙事体态采用复合式的双重视角、叙事语式多用虚拟语气和推测性的词汇。
11、▲《变形记》插图
12、卡夫卡与法国作家马塞尔·普鲁斯特,爱尔兰作家詹姆斯·乔伊斯并称为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先驱和大师。
13、没有真实是不可能生活的,真实大约就是生活之道。
14、▲卡夫卡与他的妹妹奥特拉·卡夫卡的合影
15、卡夫卡以自己独特的艺术笔调,用象征、细节描写等手法对“人变成甲虫事件”进行艺术再造,使作品呈现出荒诞、不可思议的基调。
16、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
17、第一部分,推销员格里高尔某天早上醒来后变成了甲虫,这一变故对其本人和家庭却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格里高尔彷徨惊慌,忧郁无助。而此时并未得到帮助的他被激怒的父亲大怒赶回自己的卧室。
18、卡夫卡变虫记》在几个关键点上反写了《变形记》:
19、其次,《变形记》还表现了在现代社会里人对生活压力的畏惧和逃避。主人公格里高尔一夜之间变成了甲虫,就像是他对于自己命运控制的无力。这种恐惧与无力,挣扎无果后的绝望,是作者表达给读者的近体化情绪,给我们带来一种强烈代入感。
20、也许,在卡夫卡痛苦离世之前,他终于体会到了那种从未有过的幸福。他也终于能够在天堂里,实现「回到父亲那里去,美妙的和好之日」的愿望了。■
三、卡夫卡变形记故事梗概
1、《变形记》中主人公格里高尔·萨姆沙在一家公司任旅行推销员,长年奔波在外,辛苦支撑着整个家庭的花销。当萨姆沙还能以微薄的薪金供养他那薄情寡义的家人时,他是家中受到尊敬的长子,父母夸奖他,妹妹爱戴他。当有一天他变成了甲虫,丧失了劳动力,对这个家再也没有物质贡献时,家人一反之前对他的尊敬态度,逐渐显现出冷漠、嫌弃、憎恶的面孔。父亲恶狠狠地用苹果打他,母亲吓得晕倒,妹妹厌弃他。渐渐地,萨姆沙远离了社会,最后孤独痛苦地在饥饿中默默地死去。
2、现在他变成了甲虫,在不得不面对这个事实之后,全家人很快失去了耐心。
3、1919年,卡夫卡写了一封近一百页的长信控诉父亲。而这封始终没有寄出的信,便是《变形记》的精神内核。
4、他是一位用德语写作的业余作家,国籍属奥匈帝国。卡夫卡生前默默无闻,孤独地奋斗,随着时间的流逝,他的价值才逐渐为人们所认识,作品引起了世界的震动,并在世界范围内形成一股“卡夫卡”热,经久不衰。
5、格里高尔本人和他的家人从来没想过就人变甲虫这一事实来个刨根问底,这是整个故事中最匪夷所思的地方,这样离奇的事情,除了恐惧和厌恶之外,难道不该表现出同样程度的惊讶与好奇么?
6、主人公一觉醒来变成了一只大甲虫,很难想象还会有比这更虚妄的怪事。
7、一方面,他希望获得父亲的认可,不停压抑自己,学习法律。另一方面,父亲对文学所表现出来的鄙夷,使他既痛苦又愤怒。
8、与此同时,作品还告诉读者,格里高尔的家人并不是过分见利忘义的坏蛋,都是普普通通的正常人,他们甚至还不乏善良的心肠。
9、我爱读《变形记》,它给我留下的思考实在太多太多。
10、卡夫卡则是那种童话故事中天真可爱的小虫子或者小孩子,一点儿也不恶心。
11、第三部分,为了能够继续生存,除了格里高尔全家人只能打工挣钱,对变为甲虫的格里高尔忍无可忍。妹妹提出将自己的亲哥哥赶出家门。格里高尔在亲情冷漠的情况下饥寒交迫,并且患病在身,但仍心系家人。
12、弗兰兹·卡夫卡后来曾给他的父亲写过一封将近一百页的信,但他却始终没有将信寄出。在这封信里面,他描述了他在童年所受的创伤:他无比倾慕他那强势的,几乎决定一切的,并且每件事都能做出正确决定的父亲。然而他对儿子只有轻蔑的嘲讽,对于弗兰兹所热衷的事情,他表现出的只有鄙视。这场父子之间实力悬殊的斗争的结果只有一个——这个本来就腼腆的男孩变得更加内向,并且几乎不再说话了。
13、在《变形记》中,由于沉重的肉体和精神上的压迫,使人失去了自己的本质,异化为非人。它描述了人与人之间的这种孤独感与陌生感,即人与人之间,竞争激化、感情淡化、关系恶化,也就是说这种关系既荒谬又难以沟通。
14、叶廷芳在《卡夫卡——荒诞文学的始作俑者》中指出,卡夫卡的《变形记》是整体荒诞而细节真实。“细节真实”是因为作者始终用极其冷静的笔调,描写了主人公变形后的心理状态,描写了人的心理活动。而“荒诞”则是由于整个故事的框架,是人变成虫这一神奇事件,它是不符合生活逻辑的,是不真实的,而作者正是借助于这种假定性的手段,达到了作品的象征与譬喻的意义。
15、第二部分,变成甲虫的格里高尔,在生活习惯上已然成为甲虫,但是仍然具有人类的意识。虽已失业的他,仍旧关心父亲的债务问题,怎么样送妹妹去音乐学院,关心家里的各种琐事。数日之后,全家人都将格里高尔视为累赘。父亲、母亲、妹妹对他以往的态度转变成了厌恶,嫌弃;
16、萨姆莎先生:专横独裁,不满意儿子,他因为儿子变成甲虫而不能养家而厌恶他,踢他,用苹果砸他,其中一个苹果嵌入了格里高尔的背上,成了他的致命伤。于是萨姆莎先生成为了社会残暴的代言人,但是他也会维护自己的家人,保护他们不受别人的伤害。
17、也许,比原来还要美好,在格力高尔妹妹的跳跃中,格里高尔被忘记了。不,他不曾存在,以前的生活,不过是幻觉,在一场闹剧过后,生活又滑回了原来的轨道,格力高尔,不过是萨姆莎一家生活中慢慢划过的一道流星……
18、他的母亲被当场吓晕了过去,他的父亲用苹果打他,仅仅过去了一个晚上,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19、作者描写这种人情反差,揭示了当时社会生活对人的异化,致使亲情淡薄,人性扭曲。《变形记》的主题具有强烈的批判性。
20、「即使我跟您意见一致时,您也习惯反对我。」
四、卡夫卡变形记读后感
1、卡夫卡他是一位用德语写作的业余作家,他与法国作家马塞尔·普鲁斯特,爱尔兰作家詹姆斯·乔伊斯并称为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先驱和大师。卡夫卡生前默默无闻,孤独地奋斗,随着时间的流逝,他的价值才逐渐为人们所认识,作品引起了世界的震动,并在世界范围内形成一股“卡夫卡”热,经久不衰。
2、《变形记》是卡夫卡的一部作品,主角因变成一只大甲虫而被伤害,不管是心灵还是肉体。父母:把孩子当作挣钱的工具,不理会痛苦。妹妹:开始关心哥哥,但后因哥哥成了一家的累赘而由爱变恨,尤其是当几个租户知道他们和一只大甲虫生活在一起而退租时。一家人开始恨他,憎恶他。妹妹开始给他送饭,用音乐抚慰他,但那时她大声叫他是累赘。结尾并未写主角死后一家人的痛苦,而是写一家人的快乐——甩掉了一个累赘。写出人情的冷漠。哎!
3、卡夫卡欧洲著名的表现主义作家,他是西方现代派文学的宗师和探险者,对社会的陌生感、孤独感与恐惧感是其创作的永恒主题,这种别开生面的手法,令二十世纪各个写作流派追认其为先驱。主要作品有《审判》《变形记》《城堡》等。
4、卡夫卡生前发表作品很少,不为世人注意。《变形记》(1915)是他生前发表过的为数不多的短篇小说之一。从20世纪30年代起,卡夫卡开始受到西方评论界的重视,形成“卡夫卡热”。中国大陆对于卡夫卡的介绍相对较晚。《世界文学》1979年第1期首次介绍卡夫卡及其作品,最早被译成中文的是《变形记》(李文俊所译),以后这篇小说又有了张荣昌等译本。中国对这篇小说的研究在70年代末80年代初开始进行,并且从一般介绍逐步进入对这篇作品的多侧面的较为深入的研究。
5、一天夜里,还是个孩子的卡夫卡闹着要喝水,父亲居然把他从被子里揪出来,挟到阳台上,让他穿着背心站了好久。卡夫卡怎么也想不通,喝水这样微不足道又合情合理的行为,何以遭到父亲如此对待。
6、至此,全家人彻底忍无可忍。
7、他从门缝里看到起坐室的煤气灯已经点亮了,在平日,到这时候,他父亲总要大声地把
8、这封信后来常常附在卡夫卡的作品集中出版,有一些小说集,因收录此信而直接以「致父亲」来命名。这封信可以说是人们窥探卡夫卡「父亲情结」的一扇窗。
9、开篇明义,《变形记》写于1912年,是奥地利德语小说家弗兰茨·卡夫卡最为出色的中篇小说。
10、(收录于马克斯·勃罗德著《卡夫卡传》,叶廷芳译,河北教育出版社,1997)
11、▲卡夫卡的素描 《思考者》 1913
12、比如,父亲热衷于同权力地位较高的人交往;喜欢大声说些粗鲁的话;吃喜欢的菜时狼吞虎咽;别人在饭桌上必须绝对安静且专心吃饭,他却可以修指甲、削铅笔、用牙签挖耳朵等等。父亲还总是以最大的恶意揣摩别人,既包括毫不认识的人,也包括自己的儿女。他还曾经把和妹妹奥特拉窃窃私语的卡夫卡,视为「无耻的同谋者」和「奇怪的阴谋家」。
13、最终,格里高尔怀着对家人的爱意,坚定了「消失」的决心,悄然死去。
14、这些偶有的温情,在父亲那从未消失的「绝对权威」的映衬下显得尤为珍贵,以至于卡夫卡一想到这些时刻,都激动得要落下泪来。
15、在格雷戈蜕变之初,格雷特是唯一一个对格雷戈感到同情和爱戴、同情他的处境并试图照顾格雷戈的家庭成员。格雷特是一个面对和喂养格雷戈昆虫的人,因为父母都不愿意接近格雷戈,格雷特也非常关注格雷戈对食物的看法。她立刻注意到格雷戈没有喝牛奶,于是买了各种各样适合格雷戈口味的食物,包括腐烂的蔬菜、骨头、面包和不同口味的面包。她给格雷戈食物后,立即考虑到格雷戈的自尊,尽管格雷戈已经变得像昆虫,让格雷戈一个人吃饭,因为她足够脆弱,他不想在她面前吃饭。格雷特是连接格雷戈与人类世界其他部分的唯一纽带,也是整个萨姆萨家族中唯一一个仍然热爱格雷戈的人。格雷特在很大程度上支持了格雷戈的身体和精神。
16、“啊,天哪,”他想,“我怎么单单挑上这么一个累人的差使呢!长年累月到处奔波,
17、但久而久之,家人对他的同情渐渐变为了恐慌、厌恶甚至是憎恨,盼着他能够早日死去。终于,在一天夜里,格里高尔怀着对家人的温柔和爱意,孤独地离开了人世。格里高尔死后,家人如释重负,都为此而感到庆幸。他们出外郊游,准备开始新的生活。
18、“如果你读了卡夫卡的《变形记》后,并不认为它只是昆虫学上的奇想,那么我就要向你祝贺,你已加入了优秀而伟大的读者行列。”(摘自纳博科夫《文学讲稿》)。
19、一个小公务员格里高尔·萨姆沙一天清早突然变成了一只甲虫,他于是失去了人应该享有的一切:职业、亲人的关怀,但他却没有失去人的思想和理智,这使他为自己的处境极为痛苦。最后被关在一间门上贴有封条的房间里,因无法自理,在饥渴和精神的孤独中死去。
20、卡夫卡为什么会写出这样一个离奇荒诞,却又让人不免带入其中的故事,或许与卡夫卡的亲身遭遇也有过关系,小说集中展示了格里高尔变形后看到人情冷漠,亲情沦丧,被社会抛弃的悲惨遭遇,或许我们也可以从格里高尔的身上看到作者卡夫卡的影子。
五、卡夫卡变形记现实意义
1、卡夫卡认为,婚姻意味着走向独立,意味着自己有了和父亲平起平坐的「符码」。所以他曾对婚姻寄予了高度的期许与希望。然而,婚姻这条生路并没有走通。
2、卡夫卡自认为变成了虫子,但只有好友迈克尔一人看出来了,其他人都没看出来,卡夫卡的行动也没有受到任何限制,而且“变成甲虫”反而给他的校园生活带来了各种好处。
3、卡夫卡1883年出生犹太商人家庭,18岁入布拉格大学学习文学和法律,1904年开始写作,主要作品为四部短篇小说集和三部长篇小说。可惜生前大多未发表,三部长篇也均未写完。他生活在奥匈帝国即将崩溃的时代,又深受尼采、柏格森哲学影响,对政治事件也一直抱旁观态度,故其作品大都用变形荒诞的形象和象征直觉的手法,表现被充满敌意的社会环境所包围的孤立、绝望的个人。
4、「这么一来,世界在我眼中就分成了三个部分,一个部分是我这个奴隶居住的,我必须服从仅仅为我制定的法律,但我又(我不知原因何在)从来不能完全符合这些法律的要求;然后是第二个世界,它离我的世界极其遥远,那是你居住的世界,你忙于统治,发布命令,对不执行命令的情况大发雷霆;最后是第三个世界,其他所有的人全都幸福地、不受命令和服从制约地生活在那里。」
5、类似的情节还有很多,比如在小说《审判》中,一身清白的主人公被莫名逮捕。没有人告知他犯了什么罪,他也不曾想为自己辩白。在这黑暗权威的笼罩下,尽管他尝试聘请律师,但这种努力在邪恶阴森的大环境中显得微不足道,终于被击垮。
6、《变形记》有趣的地方在于,从表面上看,变形的当然是从人变为虫的格里高尔,然而,格里的精神世界,他的责任感,以及对家人的尊敬,特别是对妹妹的爱,是由始至终都坚毅不变的。反而是家庭的另外三个成员在整个过程中经历着起伏的思想变形。
7、《变形记》(德文名:Die Verwandlung,英文名:TheMetamorphosis)是奥地利作家弗兰兹·卡夫卡(Franz Kafka)创作的中篇小说,完成于1912年,并于1915年首次发表在月刊《白色书刊》10月号上。
8、纵观卡夫卡短暂的一生,无论是以顺服换取同情和认可的尝试,还是在巨大隔阂中找寻「共识」的努力,甚至是被他视为生命意义之所在的写作,无不源于他与父亲和解的渴望。
9、只是由于格里高尔好转无望而家庭又处于极端困顿时,才逐渐对他厌恶起来。
10、艺术是一面镜子,它有时像一个走得快的钟,走在前面。
11、格里高尔:变成甲虫——成为累赘——绝望而死
12、谁也不再和他说话,还把房里的家具全部搬走。格莱戈尔满身灰尘,终日挨人咒骂,最后是父亲盼他早死,母亲不再抱希望,妹妹的照料敷衍了事,终于在寂寞孤独中死去。全家为摆脱了累赘而感到轻松愉快。
13、当他已经半个身子探到床外的时候——这个新方法与其说是苦事,不如说是游戏,因为
14、对卡夫卡而言,父亲处在一个近乎真理的位置,他的权威不容挑战。父亲自以为是、为我独尊的行事风格令卡夫卡心怀畏惧,也让他更注意到父亲鲜活表象下的细微特征。
15、回复“签到”,可查看往期考研复习签到内容;
16、《变形记》中主人公格里高尔·萨姆沙在一家公司任旅行推销员,长年奔波在外,辛苦支撑着整个家庭的花销。当萨姆沙还能以微薄的薪金供养他那薄情寡义的家人时,他是家中受到尊敬的长子,父母夸奖他,妹妹爱戴他。
17、第三部分,为了能够继续生存,除了格里高尔全家人只能打工挣钱,对变为甲虫的格里高尔忍无可忍。妹妹提出将自己的亲哥哥赶出家门。格里高尔在亲情冷漠的情况下饥寒交迫,并且患病在身,但仍心系家人,然后他的头就不由自主地垂倒在地板上,鼻孔呼出了最后一丝气息, 带着满腹的担忧和内疚看着家庭的不幸,而更不幸的是他终遭社会和家庭的唾弃,在无声无息中死去。
18、格里高尔·萨姆沙,主人公格里高尔在父亲破产后,拼命地工作,使他的家庭,他的父亲、母亲和他特别喜欢的妹妹葛蕾特重新过上了有尊严的生活,他由普通的伙计变成了成功的旅行推销员。格里高尔是家中受到尊敬的长子,父母夸奖他,妹妹爱戴他。萨姆沙——“父亲”,萨姆沙的公司在5年前破产。葛蕾特,葛蕾特是格里高尔的妹妹。母亲,母亲身体高大消瘦,满头蓬着白发,长年哮喘,在家里走动都成问题。
19、卡夫卡创作变形记的社保环境是1914年至1918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使许多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萧条,社会动荡,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20、对于文学作品中投射父子关系这件事,卡夫卡并非是无意识的。法国文艺理论批评家罗杰·加洛蒂(Ragaa Garaudy)在其著作《论无边的现实主义中》,专辟一章来讲卡夫卡。加洛蒂提到,卡夫卡曾经说过:
- 1 描写赞美老师的词语【摘抄文案100句】 59
- 2 家长给老师的句子暖心【摘抄文案100句】 59
- 3 家长感谢老师真诚的话语简短【摘抄文案 59
- 4 端午快乐还是端午安康作文【摘抄文案 59
- 5 冬天的四字词语大全集100个少字【摘抄文 59
- 6 一辈子很短珍惜身边人是什么意思【摘抄 59
- 1 四字成语造句大全六千个【摘抄文案100句 59
- 2 杂沓而至造句【摘抄文案100句】 59
- 3 逆境中坚持励志金句【摘抄文案100句】 59
- 4 有关诚信的名言名句【摘抄文案100句】 59
- 5 经典人生哲理句子人生哲理的句子【摘抄 59
- 6 名言名句大全人生哲理与感悟【摘抄文案 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