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翻译【摘抄文案100句】
一、求人可使报秦者翻译
1、1此小大之辩也。(辩,通“辨”)
2、如果您放弃灭郑的打算,而把它作为秦国东方道路上的主人,秦国使者往来,郑国可以随时供给他们所缺乏的东西,对秦国来说,也没有什么害处。
3、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父母宗族,皆为戮没。(《荆轲刺秦王》)
4、译:元嘉年间,宋文帝想像霍去病那样建功立业,草率出兵,结果只落得自己回顾追兵,仓皇失措。
5、武以世旧,待甫甚善,亲诣其家。
6、敲击后能发出响亮的声音的石头,到处都是这样。
7、译:主人客人下马上船。
8、12节:廉蔺交欢(负荆请罪)
9、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泝流光(“泝”同“溯”:逆水而上。)
10、①问之,(耻学者)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韩愈《师说》)
11、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必修三《过秦论》)
12、直到酒宴结束,秦王始终未能占赵国的上风。赵国又大量陈兵边境以防备秦国入侵,秦军也不敢轻举妄动。
13、解释:“其”这里出现了两次,都是语气词,判断方法:一是要结合上文,有没有指代的可能性,二是放在谓语动词的前面。
14、(“以为”,把它作为;“行李”,往来官员;“乏困”,缺乏的东西;补充省略主语“您”)
15、秦王喝酒喝得高兴时说:“我听说赵王爱好音乐,请赵王弹弹瑟吧。”秦国的御史走上前来,写道:“某年某月某日,秦王与赵王会饮,命令赵王弹瑟。”蔺相如走上前说:“赵王听说秦王擅长演奏秦国的音乐,请(允许我)捧着盆缻(给)秦王,(请秦王敲一敲)以此互相娱乐。”秦王生气了,不答应。于是相如捧着盆缻上前,趁势跪下要求秦王敲打。秦王不肯敲缻。相如说:“在这五步之内,我可要把颈项里的鲜血溅到大王身上了!”(秦王)左右的人要杀相如,相如瞪起两眼在喝一声,他们吓得直倒退。于是秦王很不高兴地敲了一下缻。蔺相如回头招呼赵国的御史写下:“某年某月某日,秦王为赵王击缻。”秦国的群臣说:“请献出赵国的十五座城池为秦王祝寿。”蔺相如也说:“请献出秦国的咸阳为赵王祝寿。”
16、虽有槁暴。(有,通“又”,再。暴,通“曝”,晒)
17、府吏见丁宁。(宁,通“咛”,叮咛)
18、生于非典,考于新冠,复读被堵,自招取消,开学延期…这届高考生究竟有多难?
19、完璧归赵是一个历史典故演化而成的成语,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该成语一般比喻把原物完好地归还本人。
20、10所赖君子见机。(机,通“几”,预兆)
二、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翻译
1、初中出现的宾语前置。我在这里举例:“何陋之有”“子何恃而往”“时人莫之许也”。还是看看教材吧。
2、失其所与,不知。(知,通“智”,明智)
3、澶渊如果(果真)堵住了,徐州城就没有危险了。
4、距关距,通“拒”,把守。
5、我们出洞以后,就有人埋怨那主张退出的人,而我也后悔自己跟他出来,未能尽情享受游山的乐趣。(省略主语“我们”;“既”,…之后;“咎”,责备,埋怨;“极”,动词,极尽,穷尽)
6、渑池会结束后,回到赵国,因为蔺相如功劳大,赵王任命他做上卿,位在廉颇之上。廉颇说:“我做赵国的大将,有攻城野战的大功劳,而蔺相如只不过凭着几句言辞立了些功劳,他的职位却在我之上。再说蔺相如本来是卑贱的人,我感到羞耻,不甘心位居他之下!”扬言说:“我碰见蔺相如,一定要侮辱他。”
7、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游褒禅山记》)
8、解释:疑问句一定要翻译出来。
9、高中数学终极版知识清单,背过的学生不会低于130!
10、秦王斋戒五天后,就在朝堂上设了“九宾”的礼仪,延请赵国使者蔺相如。蔺相如来到,对秦王说:“秦国自从秦穆公以来的二十多个国君,不曾有一个是坚守信约的。我实在怕受大王欺骗而对不起赵国,所以派人拿着璧回去,已经从小路到达赵国了。再说秦国强大而赵国弱小,大王派一个小小的`使臣到赵国,赵国会立刻捧着璧送来。现在凭借秦国的强大,先割十五座城给赵国,赵国怎么敢留着璧而得罪大王呢?我知道欺骗大王的罪过应该处死,我请求受汤镬之刑。希望大王和大臣们仔细商议这件事。”
11、相如既归,赵王以为贤大夫,使不辱于诸侯,拜相如为上大夫。秦亦不以城予赵,赵亦终不予秦璧。
12、涂有饿莩而不知发涂,通“途”,道路。
13、秦王必说见臣说,通“悦”,yuè,高兴。
14、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
15、✔回复“高考志愿”:查看高考志愿填报资料
16、求人可使报秦者的意思是寻找可以作为信使去秦国回信的人。此句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原文节录:赵惠文王时,得楚和氏璧。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愿以十五城请易璧。赵王与大将军廉颇诸大臣谋: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译文:赵惠文王的时候,得到了楚人的和氏璧。秦昭王听说了这件事,就派人给赵王送来一封书信,表示愿意用十五座城池交换和氏璧。赵王同大将军廉颇以及诸大臣们商量:如果把宝玉给了秦国,秦国的城邑恐怕不可能得到,白白地受到欺骗;如果不给他,又恐怕秦国来攻打。尚未找到合适的解决办法,寻找一个能到秦国去回复的使者,也未能找到。
17、使者大喜,如惠语以让单于。(《苏武传》)
18、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必修五《归去来兮辞》)
19、即删削法。文言中有些虚词的用法,在现代汉语里没有相应的词替代,如果硬译反而别扭或累赘,翻译时可删削。这些词包括:发语词、凑足音节的助词、结构倒装的标志、句中停顿的词、个别连词及偏义复词中虚设成分等。如:
20、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员,通“圆”)
三、求人可使报秦者句式
1、匪来贸丝。(匪,通“非”,不是)
2、④私见张良,具告以事。
3、例⑤,“仿佛”与“若”同义,翻译时只取一个词,译为“好像”“仿佛”。
4、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陵,通“凌”,凌辱)
5、例⑥,“噫”“吁”“载”均为表感叹的语气助词,翻译时只要译一个就可以了,故可译为“啊”。
6、战国时候,秦国最强,常常进攻别的国家。
7、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
8、天未绝晋,必将有主。主晋祀者,非君而谁?
9、宋本尚未成年,就招收门生以奉养双亲,时达二十年。
10、对于前来归附的羌族人民,范仲淹都诚恳地接纳他们。
11、浩浩乎如冯虚御风。(冯,通“凭”,乘)
12、使:命令,派遣,支配全句为:找一个可以回访秦国的人详解:“中心词+之+定语+者”这可以看作古汉语定语后置句式的标准格式。①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日行千里的马,一顿有时能吃掉一石小米。)②僧之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为学》)(富和尚不能到达,穷和尚却到了那里)③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石钟山记》)(发出铿锵的声音的石头,到处的石头都是这样的)希望能帮到你,望采纳~~
13、解释:注意“创”,要灵活点翻译。“诚”这里是确实。上面也出现过这个词,意思不同,记住了。
14、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曰:“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15、①甚善矣,子之治东阿也!(刘向《晏子治东阿》)
16、现在我来到秦国,大王却在一般的宫殿里接见我,礼节显得十分傲慢;得到璧后又将它传给妃嫔们看,以此来戏弄我。我看大王无意补偿给赵国十五座城,所以又把它取回来。大王一定要逼迫我,我的头现在就与和氏璧一起撞碎在柱子上!”
17、通假字,是中国古书的用字现象之“通假”就是“通用、借代”,即用读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它是文言文学习中的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
18、于是相如前进缻,因跪请秦王。秦王不肯击缻。相如曰:“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张目叱之,左右皆靡。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缻。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曰“某年月日,秦王为赵王击缻”。秦之群臣曰:“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
19、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必修三《劝学》)
20、彼尔维何。(尔,通“”,花盛开的样子)
四、求人可使报秦者翻译
1、近又创二水亭,在门左,诚为壮观。
2、使者非常高兴,按常惠教的话来责备单于。
3、(李蟠)六艺的经文和传文都普遍学习过,(他)不受时俗的限制,向我学习。我赞许他能够遵行古人(从师)的正道,(所以)写了《师说》赠送给他。(“不拘于时”,被动句,不被时俗限制;“学于余”,状语后置,向我学习;“贻”,赠送)
4、赵惠文王时,赵国得到楚国的和氏璧。秦昭王听说这件事,派人送给赵王一封信,说愿意用十五座城给赵国,请求换取和氏璧。赵王跟大将军廉颇及许多大臣商量:想把这块宝玉给秦国,又怕得不到秦国的城,白白受欺骗;想不给吧,又担心秦兵打过来。主意拿不定,想找个可以派遣去回复秦国的人,又找不到。
5、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通“早”。
6、例⑧,“也”是句中表舒缓语气的助词,无实在意义,故不译。
7、译:再三举起他佩带的玉来暗示项王。
8、①生孩六月,慈父见背。(李密《陈情表》)
9、什么是平行志愿?3分钟视频,这样解释,我瞬间懂了!
10、例②,“量”“应”“归”分别译为“估量”“应对”“归顺”。
11、蔺相如估计秦王只不过用这种欺诈手段,假装划给赵国城池,其实不能到手,就对秦王说:“和氏璧是天下所公认地宝玉,赵王敬畏(大王),不敢不献它出来。他送宝玉的时候曾斋戒了五天,现在大王也应当斋戒五天,在朝廷上举行设有九个迎宾赞礼官吏的大典,我才敢献上宝玉。”秦王估量了一下,知道终究不能强夺,就答应斋戒五天,安置蔺相如住在广成宾馆里。
12、(“如此”,“如”,到,到这个地步;“见犯乃死”,被动句,被侵犯、凌辱才死)
13、译文:秦王把璧给他,相如于是拿着和氏璧退了几步站住,靠着柱子,愤怒得头发竖直向上顶起了帽子。
14、又如“杏场”代“教育界”,“朱门”代“富贵人家”,“社稷”代“国家”,“干戈”代“战争”,“桑梓”代“故乡”,“祝融”代“火灾”,“衿”代“富家不肖子”,“明眸皓齿”代“美人”,“笔骂”代“文章”,“而立”代“三十岁”,“杜康”代“酒”,“天青”代“史册”,“钟鼎”“山林”代“在朝”“在野”等。
15、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知,通“智”,才智)
16、张良出,要项伯要,通“邀”,邀请。
17、(“矜悯”,怜恤;“听”,准许,成全;“庶”,或许)
18、与旃毛并咽之。(旃,通“毡”,毛织品)
19、女为人臣子。(女,通“汝”,第二人称代词,你)
20、事如此,此比及我,见犯乃死,重负国。(必修四《苏武传》)
五、求人可报可使报秦者未得翻译
1、召有司案图(案,通“按”,审察,察看)
2、例②,句中“一”译为“一下”,并放到谓语“击”的后面。
3、蔺相如回国以后,赵王认为他是个能干的官员,出使到外国而未受到诸侯的欺辱,任命他做上大夫。
4、四周的树林都是积雪,登高远眺时时可见。
5、译:不懂得句读,不能解除疑惑。
6、(“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定语后置,锋利的爪牙,强劲的筋骨;“……者……也”,表原因的判断句,是因为……)
7、武益愈,单于使使晓武,会论虞常,欲因此时降武。(《苏武传》)
8、(“使使”,派使者;“晓”,使动用法,使……知道,明白;“论”,判罪;“因”,趁着;“降”,使动,使……投降)
9、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必修五《滕王阁序》)
10、译:至和元年七月某一天,临川王安石记下此文。
11、轲既取图奉之。(同上)
12、秦王必说见臣。(说,通“悦”,yuè,高兴)
13、请毕今日之驩。(驩,通“欢”,欢乐)
14、✔回复“招生简章”:查看全国各大学招生章程
15、文言文中,介宾短语后置非常普遍,按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从它们所处的位置来讲,叫补语。但从内容上讲,它们有时作状语。翻译时要提到动词前面。如:
16、(你)终究不能回归本朝了,白白地在这荒无人烟的地方受苦,(你对汉朝的)信义表现在哪里呢?
17、帮助别人不要记在心里,受他人的恩惠不能忘记。
18、(“言”,助词,无实义;“焉求”,宾语前置,追求什么)
19、诸侯恐慌害怕,开会结盟,谋求削弱秦国(的办法)。不吝惜珍贵的器物、贵重的珠宝、肥沃富饶的土地,用来招致天下优秀的人才,订立合纵盟约,结成一体。
20、我一下子起飞,碰到榆树、檀树之类的树木就停下来,有时或者还飞不到树的高度,就掉在地上罢了。哪里用得着飞上数万里的高空再向南飞呢?
- 1 描写赞美老师的词语【摘抄文案100句】 59
- 2 家长给老师的句子暖心【摘抄文案100句】 59
- 3 家长感谢老师真诚的话语简短【摘抄文案 59
- 4 端午快乐还是端午安康作文【摘抄文案 59
- 5 冬天的四字词语大全集100个少字【摘抄文 59
- 6 一辈子很短珍惜身边人是什么意思【摘抄 59
- 1 优美段落摘抄200字左右【摘抄文案100句】 59
- 2 戛然而止的意思是什么的意思【摘抄文案 59
- 3 焉知非福的意思和造句【摘抄文案100句】 59
- 4 伤感爱情句子短句【摘抄文案100句】 59
- 5 发朋友圈对女儿的爱的唯美句子【摘抄文 59
- 6 关于鱼的成语100个【摘抄文案100句】 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