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全文及翻译注解【摘抄文案100句】
一、论语全文及翻译注解
1、③戚:心中悲哀的意思。
2、⑥不如己:一般解释为不如自己。另一种解释说,“不如己者,不类乎己,所谓'道不同不相为谋'也。”把“如”解释为“类似”。后一种解释更为符合孔子的原意。
3、这是紧接上一章而言的。只要养成了仁德,那就不会去做坏事,即不会犯上作乱、为非作恶,也不会骄奢淫逸、随心所欲。而是可以做有益于国家、有利于百姓的善事了。
4、(译文)孔子说:“齐国一改变,可以达到鲁国这个样子,鲁国一改变,就可以达到先王之道了。”
5、16子曰:“不患①人②之不己知③,患不知人也。”
6、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7、(我)教给你的,(你)懂得了吗!(薛金星《中学生教材全解》)
8、(注释)①申枨(chéng):孔子的学生。②欲;贪欲。
9、18子曰:“事父母几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②而不怨。”
10、(译文)孔子说:“为追求利益而行动,就会招致更多的怨恨。”
11、孔子说:“学到的东西时常温习和练习,不也很高兴吗?有朋友从很远的地方来,不也很快乐吗?别人不了解自己,自己却不生气,不也是一位有修养的君子吗?”
12、(译文)孔子参加国君祭祀典礼时分到的肉,不能留到第二天。祭祀用过的肉不超过三天。超过三天,就不吃了。
13、⑤□:音fàn,同泛,广泛的意思。
14、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论语·子张》
15、祭祀泰山是天子和诸侯的专权,季孙氏只是鲁国的大夫,他竟然也去祭祀泰山,所以孔子认为这是“僭礼”行径。此章仍是谈论礼的问题。
16、④斯:这、此等意。这里指礼,也指和。
17、(2)孝弟:孝,奴隶社会时期所认为的子女对待父母的正确态度;弟,读音和意义与“悌”(音ti)相同,即弟弟对待兄长的正确态度。孝、弟是孔子和儒家特别提倡的两个基本道德规范。旧注说:
18、子曰:“盖有不知而作之者,我无是也。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知之次也。”
19、孔子说:“由,我教给你怎样做的话,你明白了吗?知道的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智慧啊!”
20、多务:事务多,杂事多。务,事务。
二、论语全文及翻译注解
1、①足恭:一说是两只脚做出恭敬逢迎的姿态来讨好别人;另一说是过分恭敬。这里采用后说。
2、(3)先生:先生指长者或父母;前面说的弟子,指晚辈、儿女等。
3、(译文)高柴愚直,曾参迟钝,颛孙师偏激,仲由鲁莽。
4、(译文)孔子说:“就书本知识来说,大约我和别人差不多,做一个身体力行的君子,那我还没有做到。”
5、②愚:这里是装傻的意思。
6、(注释)①泰伯:也写作“太伯”,周朝祖先古公亶父(周太王)的长子。他的两个弟弟依次为仲雍和季历,季历的儿子为姬昌。传说周太土预见到姬昌有圣德,就想打破长子继承王位的惯例.把君位通过季历传给姬昌。泰伯为实现父亲的意愿,他与仲雍一起出走到荆蛮之地(今江苏一带),自号为勾吴,立为吴泰伯,成为后来吴国的始祖。周太王死后,季历继承王位,后来传给姬昌,便是周文王。②三以天下让:指;泰伯出走一间天下;太王死后不回来奔丧,以便让季历继承王位二间天下;季历死后也不回来,以便让姬昌继承王位三让天下。③无得:同“无能”无法的意思。
7、⑥告诸往而知来者:诸,同之;往,过去的事情;来,未来的事情。
8、善者:好的方面,优点。善,好。者,……的人
9、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10、(译文)孔子谈到季氏,说,“他用六十四人在自己的庭院中奏乐舞蹈,这样的事他都忍心去做,还有什么事情不可狠心做出来呢?”
11、(注释)①季康子:鲁国大夫,鲁哀公时的正卿,鲁国当时最有政治势力的人。②以:这里作连词用,同“和”。③劝:勤勉。④临:莅临。
12、22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①,小车无軏②,其何以行之哉?”
13、之:字指择其善者而从之:代善者;
14、子贡说:“贫穷却不巴结奉承,富贵却不骄傲自大,怎么样?”孔子说:“可以了,但还是不如虽贫穷却乐于道,虽富贵却谦虚好礼。”子贡说:“《诗经》上说:要像骨、角、象牙、玉石等的加工一样,先开料,再粗锉,细刻,然后磨光,那就是这样的意思吧?”孔子说:“赐呀,现在可以同你讨论《诗经》了。告诉你以往的事,你能因此而知道未来的事(意即:你能举一反三从我讲过的话中领会到我还没有说到的意思了。”
15、三家者以《雍》彻,子曰:“‘相维辟公,天子穆穆’,奚取于三家之堂?”
16、子曰:“放于利而行,多怨。”
17、林放问什么是礼的根本。孔子回答说:“你问的问题意义重大,就礼节仪式的一般情况而言,与其奢侈,不如节俭;就丧事而言,与其仪式上治办周备,不如内心真正哀伤。”
18、孔子说:“一个君子,如果不庄重,就没有威严,即便读书,所学也不会牢固;行事应当以忠和信这两种道德为主,不要和不忠不信的人交朋友;有了过错,要不怕改正。”
19、故:①温故而知新故:旧的知识(形容词用作名词)
20、16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三、论语原文及翻译及注释
1、①近:接近、符合的意思。
2、儒家十分重视个人的道德修养,以求塑造成理想人格。而本章所讲的自省,则是自我修养的基本方法。
3、①晏平仲:齐国的贤大夫,名婴。《史记》卷六十二有他的传。“平”是他的谥号。
4、(译文)孔子说:“花言巧语,装出和颜悦色的样子,这种人的仁心就很少了。”
5、(注释)①子产:春秋时郑国的贤宰相,著名政治家。姓公孙,名侨,字子产,在郑简公、郑定公时执政22年,使郑国能够在晋国和楚国两大强国之间得到尊敬和安全。②行己:自我修养。
6、5或曰:“雍①也仁而不佞②。”子曰:“焉用佞?御人以口给③,屡憎于人,不知其仁④。焉用佞?”
7、6季氏旅①于泰山,子谓冉有②曰:“女③弗能救④与?”对曰:“不能。”子曰:“呜呼!曾谓泰山不如林放⑤乎?”
8、(译文)孔子说:“从太师挚演奏的序曲开始,到最后演奏《关睢》的结尾,丰富而优美的音乐在我耳边回荡。”
9、(6)乐:与说有所区别。旧注说,悦在内心,乐则见于外。
10、传不习乎:传,传授的知识,动词作名词。
11、大意:本章强调治学的人重视道德修养。
12、①南容:姓南宫名适(音kuò),字子容。孔子的学生,通称他为南容。
13、(注释)(1)巍巍:崇高、高大的样子。(2)舜禹:舜是传说中的圣君明主。禹是夏朝的第一个国君。传说古时代,尧禅位给舜,舜后来又禅位给禹。(3)与:参与、相关的意思。
14、子曰:“主忠信。毋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15、译文: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箪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忍受不了那穷困的忧愁,颜回却没有改变他好学的乐趣。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
16、子贡问道:“为什么给孔文子一个'文'的谥号呢?”孔子说:“他聪敏勤勉而好学,不以向他地位卑下的人请教为耻,所以给他谥号叫'文'。”
17、逾矩:越过法度。逾,越过。矩,法度。
18、13王孙贾①问曰:“与其媚②于奥③,宁媚于灶④,何谓也?”子曰:“不然。获罪于天⑤,无所祷也。”
19、祭于公,不宿肉祭肉(2)不出三日。出三日,不食之矣。
20、(注释)①陈司败:陈,陈国;司败,即司寇,官名,主管司法。②昭公:即。鲁昭公,鲁国的国君。③司马期:孔于的学生,姓巫马,名施,字子期。④党:这里是包庇,偏袒的意思。⑤取:同“娶”。6为同姓;鲁为周公之后,吴为太伯之后,都姓姬。7又吴孟子:当时国君大人的称号一般是由她生长那个国家的国名加她的本性,如鲁娶于吴,这位夫人就应叫吴姬,这样叫就明显地暴露出鲁昭公违反了”同姓不好”的礼法,所以改称为“吴孟子”,回避了姓姬的问题。“孟子”可能是这位夫人的字。
四、论语释注翻译
1、(译文)孔子说:“聪明人喜爱水,有仁德者喜爱山;聪明人爱活动,仁德者好沉静。聪明人快乐,有仁德者长寿。”
2、9曾子曰:“慎终追远①,民德归厚矣②。”
3、子曰:“已矣乎!吾未见能见其过而内自讼者也。”
4、19子张问曰:“令尹子文①三仕为令尹,无喜色;三已②之,无愠色。旧令尹之政,必以告新令尹。何如?”子曰:“忠矣。”曰:“仁矣乎?”曰:“未知。焉得仁?”“崔子③弑④齐君⑤,陈子文⑥有马十乘,弃而违之,至于他邦,则曰:'犹吾大夫崔子也。'违之。之一邦,则又曰:'犹吾大夫崔子也。'违之,何如?子曰:“清矣。”曰:“仁矣乎?”曰:“未知,焉得仁?”
5、完全没有注释的论语现在应该是没有了,不过中华书局在06年出版的一本《论语》应该是最原始的了,只有少许解释,好像是8元,楼主可以去卓越或者当当看看
6、大宰问於子贡曰:“夫子圣者与!疚其多能也?”子贡曰:“固天纵之将圣,又多能也。”子闻之曰:“大宰知我乎?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君子多乎哉?不多也!”
7、经典《朱子治家格言》全文诵读(注音版)
8、(译文)孔子说:“年轻人是值得敬畏的,怎么就知道后一代不如前一代呢?如果到了四五十岁时还默默无闻,那他就没有什么可以敬畏的了。”
9、(注释)(1)脍:音kuài,切细的鱼、肉。(2)饐:音yì,陈旧。食物放置时间长了。(3)餲:音ài,变味了。(4)馁:音něi,鱼腐烂,这里指鱼不新鲜。(5)败:肉腐烂,这里指肉不新鲜。(6)饪:烹调制作饭菜。(7)不时:应时,时鲜。(8)割不正:肉切得不方正。(9)气:同“饩”,音xì,即粮食。(10)不及乱:乱,指酒醉。不到酒醉时。(11)脯:音fǔ,熟肉干。
10、(译文)孔子说:“只要自愿拿着十余干肉为礼来见我的人,我从来没有不给他教诲的。”
11、④致其身:致,意为“献纳”、“尽力”。这是说把生命奉献给君主。
12、孔子说:“治理一个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就要严谨认真地办理国家大事而又恪守信用,诚实无欺,节约财政开支而又爱护官吏臣僚,役使百姓要不误农时”。
13、④釜:音fǔ,古代量名,一釜约等于六斗四升。
14、①慎终:指对父母之丧要尽其哀。追远:指祭祀祖先要致其敬。
15、②示诸斯:“斯”指后面的“掌”字。
16、哀公问曰:“何为则民服?”孔子对曰:“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17、《大学》是《礼记》中的一篇,只有1889个字。在被朱熹赏识之前,影响力并不大。
18、①谄:音chǎn,意为巴结、奉承。
19、子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
20、(注释)①所以立:“立”和“位”通用,“所以立”即“所以位”,也就是担任职位的才能。②莫己知:“己知”即“知己”,因前面有否定词“莫”而倒装。③为可知:被别人知道的依据。
五、论语原文翻译及注释
1、(注释)(1)启:开启,曾子让学生掀开被子看自己的手脚。(2)诗云:以下三句引自《诗经·小雅·小旻》篇。(3)免:指身体免于损伤。(4)小子:对弟子的称呼。
2、②敏:敏捷、快速的意思。
3、(注释)(1)托六尺之孤:孤:死去父亲的小劲叫孤,六尺指15岁以下,古人以七尺指成年。托孤,受君主临终前的嘱托辅佐幼君。(2)寄百里之命:寄,寄托、委托。百里之命,指掌握国家政权和命运。
4、(注释)①女:即“汝”,你。②愈:更,胜过。③望:比
5、(注释)(1)菜羹:用菜做成的汤。(2)瓜祭:古人在吃饭前,把席上各种食品分出少许,放在食具之间祭祖。(3)齐:同斋。
6、(2)学:孔子在这里所讲的“学”,主要是指学习西周的礼、乐、诗、书等传统文化典籍。
7、子在陈,曰:“归与!归与!吾党之小子狂简,斐然成章,不知所以裁之。”
8、可以(之)为师矣(省略宾语“之”)
9、(注释)①适:可。②莫:不可。③比:紧靠,为邻。
10、本章里孔子说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对于文化知识和其他社会知识,人们应当虚心学习、刻苦学习,尽可能多地加以掌握。但人的知识再丰富,总有不懂的问题。那么,就应当有实事求是的态度。只有这样,才能学到更多的知识。
11、①鬼:有两种解释:一是指鬼神,二是指死去的祖先。这里泛指鬼神。
12、(译文2)孔子说:“《关雎》这首诗,抒发快乐的感情,但没有放荡,抒发哀怨的感情,但不致损伤。”
13、①雍:姓冉名雍,字仲弓,生于公元前522年,孔子的学生。
14、孔子认为,人的出身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在于自己应有高尚的道德和突出的才干。只要具备了这样的条件,就会受到重用。这从另一方面也说明,作为统治者来讲,选拔重用人才,不能只看出身而抛弃贤才,反映了举贤才的思想和反对任人唯亲的主张。
15、《论语》的基本思想也就是孔子的基本思想。孔子的政治思想是保守的,哲学思想是唯心的。但是,社会的发展,各种现实的原因,对他也不无影响。《论语》也记下了他思想中一些有积极意义的东西,例如薄赋敛、举贤才、节用、爱人、使民以时、有教无类、不信鬼神等。尤其是他的教育经验、学习经验、写作经验、生活经验和诗论,更值得我们重视。《论语》中许多十分精辟的格言,正是这些可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
16、16子曰:“射不主皮①,为力不同科②,古之道也。”
17、(4)说:音yue,同悦,愉快、高兴的意思。
18、②欲信大义于天下:通“伸”伸张
19、愠不亦君子(9)乎?”
20、⑧与(yú):即“欤”字,表示疑问的助词。《论语》中的“欤”字皆作“与”。
- 1 描写赞美老师的词语【摘抄文案100句】 59
- 2 家长给老师的句子暖心【摘抄文案100句】 59
- 3 家长感谢老师真诚的话语简短【摘抄文案 59
- 4 端午快乐还是端午安康作文【摘抄文案 59
- 5 冬天的四字词语大全集100个少字【摘抄文 59
- 6 一辈子很短珍惜身边人是什么意思【摘抄 59
- 1 爱情金句经典短句十句【摘抄文案100句】 59
- 2 学无止境气有浩然是什么意思【摘抄文案 59
- 3 有关文明礼仪的名言100句【摘抄文案100句 59
- 4 祝老师节日快乐的好句子【摘抄文案100句 59
- 5 祝福语虎年宝宝【摘抄文案100句】 59
- 6 幼儿园唐诗大全100首在线听【摘抄文案 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