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泥巴网:分享好听的游戏名字、简单干净的男生、女生游戏网名!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经典句子
您的位置:玩泥巴网 > 经典句子 > 海德格尔存在主义哲学【摘抄文案100句】 >正文

海德格尔存在主义哲学【摘抄文案100句】

类别:经典句子 /人气:59 ℃/2023-02-07 08:53:54

一、海德格尔

1、在弗莱堡大学神学系学习期间,海德格尔得以亲聆卡尔·布莱格教授的教诲,并开始阅读布伦塔诺的学生胡塞尔于10年前写的《逻辑研究》,希望能从中找到被布伦塔诺唤起的关于存在问题的回答,此书对他的思想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此外,胡塞尔的早期著作《算术哲学》使他对数有了全新的看法。

2、文章好看就点这里▼▼▼

3、海德格尔在《存在与时间》一书中曾引用柏拉图的这段话:“当你们用‘存在着’这个词的时候显然你们早就很熟悉这究竟是什么意思,不过我们也曾相信懂得它,但是我们现在却茫然失措了”。然后他说柏拉图当时指出人人都熟悉的“存在”的意思其实并没有人真正懂得。这个问题直到2000年后的今天还没有解决,而他就是要来重新提出并解决这个“在”的意义的问题。

4、海德格尔的存在历史观可表达为“两端论”:前苏格拉底思想向苏格拉底—柏拉图形而上学哲学的转向构成一端,为“第一开端的脱落”;西方形而上学在尼采那里的完成与后哲学思想的开启构成另一端,为存在历史的“另一开端”。在《什么叫思想?》中,海德格尔抓住了“两端”,以两个讲座分别处理尼采与巴门尼德,前者为“形而上学之完成”,而后者为“开端性的思想家”中的标志性人物(前苏格拉底思想家,海德格尔推崇的是阿那克西曼德、赫拉克利特和巴门尼德三位)。我想,海德格尔的《什么叫思想?》之所以重要,原因恐怕也在于此了。

5、看它的眼睛,它早已失去了自我,在那里的不是你们所熟知的普鲁托,只是野兽,被夺走尊严毫无目的地存活着,这是多么悲惨的事,你们应该明白吧。

6、马丁·海德格尔(公元1889年9月26日—公元1976年5月26日),德国哲学家。20世纪存在主义哲学的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之一。出生于德国西南巴登邦弗赖堡附近的梅斯基尔希的天主教家庭,逝于德国梅斯基尔希。

7、其实,当海德格尔在1936年决定开辟一种秘密的绝弃存在的本有思想构境之途,也就决定了他的思想不可能真正被一定时间段(秘密文献尚未发表前)的人们完整地理解。然而我还认为,即使这些秘密文献陆续全部发表,恐怕在短期内也不会改变这种不可能实现的被完全接受和真正理解的状况。因此,当海德格尔看到别人对他的思想的对象化认识,特别是在传统学术逻辑中的对比性链接,他是十分绝望的。这里,我们再简要分析海德格尔的两份文本,一份是秘密的文献,即写于1950年的一份笔记,这是他私下里痛骂大他者的真实声音;另一份是1969年他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公开接受电视釆访时绝望的自我陈述。我们先来看他这份名为“我的道路的必然性”一文的内容。

8、Wissenschaft und Besinnung 《社会与反省》

9、在得到布伦塔诺的论文《论“存在”在亚里士多德的多重意义》后,海德格尔说:“我开始了在哲学上第一次笨拙的尝试。”第一次开启了海德格尔对存在的追问,莱布尼茨曾感叹道:“意识到自己的存在,这是多么令人震惊啊!”海德格尔显然也被哲学的发问震撼到了,并坚持着哲学就是对“存在”的追问。

10、在本书中,海德格尔的尼采解释的基本立场未变,但侧重点和切入点有所不同:是要围绕尼采的《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一书,从人的本质规定性出发进入尼采的形而上学。尼采有言:“人是尚未被确定的动物。”以往的哲学在感性—超感性(非感性)的二元对立意义上把人规定为animalrationale(理性的动物),或者说,人被规定为超肉身、超形体的东西,但在这种规定中,传统哲学既没有深思“感性”,也没有深思“非感性”,因此在传统的人的规定中,人是尚未被确定的动物。处于传统规定中的人被尼采称为“末人”,而为了超越这种“末人”,尼采提出“超人”(übermensch)理想。关于“超人”,尼采在《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中有一段经典表述:

11、关于讲座我们刚才已经专门指认过,海德格尔没有列出讲座的内容,但是在这一部分的最后,他提示道:“从《存在与时间》以来对于问题阐明的理解最重要的,是从1930年至1931年间(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17)到尼采专题讲座1933年夏季学期(19)的讲座因为校长职务的影响而并不充分。”

12、感受永远冷峻幽深与澄明(Lichtung)的

13、海德格尔追求的本来是“存在”,所以到此为止他还没有达到目的。现在的问题是:虚无是否就是人能感觉到的最终的东西?照此看来,是否虚无主义才是真正的思维方式?海德格尔否定了这种看法。他不否定虚无主义是西方世界的命运,但他认为,虚无主义终究不是人类的久留之地。这一点可以从虚无的本质特点中看出:虚无只是“存在的面纱”。因此必须进一步提问:我们是否能在虚无的背后发现存在。

14、对实际生命的基本现象进行系统的、现象学的和存在论的解释:因为实际生命根据其存在意义被理解为“历史的生命”,而且根据其与一个世界且在一个世界(周围世界、共同世界、自身世界)中打交道(Umgehen)的基本行为方式(Grundverhaltensweisen)而被带入范畴规定。

15、战争结束后我重新开始了对现象学的研究,并且从1919年春天开始到这个夏季学期(1922)一直有规律地参加胡塞尔的训练课。从1919年夏季学期我自己也开设了现象学训练课,一开始只是为初学者,然后就开设了针对初学者和进阶学生的两课时的课。战争结束后我获得了一份由胡塞尔提议的被用做助教费的奖学金,从1920年秋天开始我和胡塞尔一起共同正式开设了现象学研讨课。从战争结束起我开设了以下讲座:

16、我觉得最好的一句话是,人安静的生活,哪怕是静静的听着风声,都能感受到诗意的生活。还有一句,人生就是学校。在那里,与其是幸福,毋宁是不幸才是好的教师。因为,生存是在深渊的孤独里。

17、从1959年到1969年间,海德格尔在瑞士泽利康(Zollikon)做了一系列讲座,集中处理了身体问题。通过对这些文本的解读,我们发现身体问题在《存在与时间》中并非不重要,只是对这一问题的解决总是被一个重大困难所牵绊,这个困难就是存在问题与身体问题之间的张力。

18、就在外表上,海德格尔也有那么一点“土气”。有人曾说:有一次,一位维也纳的哲学家作了一场论述海德格尔的学术报告。会后,他非常自豪地说,他觉得自己讲得很成功,有条不紊,通俗易懂。原因是坐在第一排的一位个头不高的农民一直看着他,好像全都听懂了。后来才弄清了,这位小个子农民就是海德格尔。这也许是个传说吧。但只要看看照片,我们就会直接地感到,这位哲学家的确有点土气:身材不高,穿着一套有点民族服装味的西服,头上一顶尖顶帽,健步走在山地草坪上。就因为对这片土地的这点偏爱,他两次拒绝了柏林大学的聘请。他不喜欢大都市的喧嚣和文化生活,宁愿住在当时还非常安静的小城弗赖堡或者漫步在“田间小路上”。在一篇《沉思录》中,他曾对这里的小路赞不绝口。

19、这些研究在他们原则的问题倾向中的一个简要的概况,在关于雅斯贝尔斯“世界观的心理学”的论文中已经描绘出了。

20、本文选自《什么叫思想?》译后记,略有删节

二、海德格尔存在主义哲学

1、(13)(德)海德格尔:《思考A》,《海德格尔全集》第94卷,美因河畔法兰克福,尚未岀版;《提示I与Ⅱ》,《海德格尔全集》第101卷,美因河畔法兰克福,尚未岀版。

2、海德格尔生平自述(1922)

3、我来把超人教给你们。人类是某种应当被克服的东西。为了克服人类,你们已经做了什么呢?……看哪,我来把超人教给你们!超人乃是大地的意义。让你们的意志说:超人是大地的意义!我恳求你们,我的兄弟们,忠实于大地吧,不要相信那些对你们阔谈超尘世的希望的人!无论他们知不知道,他们都是放毒者。

4、海德格尔哲学对于现代存在主义心理学具有强烈的影响,特别是对L.宾斯万格心理学的影响尤深。

5、然而,世界是怎样显示出来的呢?海德格尔的第一个回答是:通过发现虚无。在恐惧状态中,我们会感到虚无,而虚无的感觉会使我们对整个世界视而不见。但如果我们没有感觉到虚无,不知道所有存在着的东西也可能不存在,那我们根本就不会注意到存在。“在恐惧这个明亮的黑夜里,存在才能作为存在着的东西显示出来。”存在这个问题的紧迫性以及存在的可能性都是从经历虚无中产生出来的。

6、我不需要什么伙伴,玩游戏的是我本人,有棋子的话就够了。

7、南黑森林一个开阔的陡峭斜坡上,有一间滑雪小屋,海拔1150米。小屋仅6米宽,7米长。低矮的屋顶覆盖着三间房间:厨房兼起居室,卧室和书房。整个狭长的谷底和对面同样陡峭的山坡上,疏疏落落地点缀着农舍,再往上是草地和牧场,一直延伸到林子里,那里古老的杉树茂密参天,这一切之上,是夏日明净的天空。两只苍鹰在这片灿烂的晴空里盘旋,舒缓,自在。

8、2017北京国际设计周首场论坛在中国艺术研究院举行

9、海德格尔在著名的《明镜》访谈中(1966年9月23日),海德格尔曾经说过这样一番话:

10、(4)1927年马堡夏季学期讲座手稿参见[德]海德格尔:《现象学基本问题》,《海德格尔全集》第24卷,美因河畔法兰克福,1975年。

11、西西弗斯的身上可以看到加缪的两个主要论点:反抗和荒谬。

12、然而,令我们有些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的是,海德格尔对自己的这些讲座的评论却是:

13、海德格尔家乡梅斯基希镇

14、(11)(德)海德格尔:《专题研究班:尼釆》,《海德格尔全集》第87卷,美因河畔法兰克福,2004年。

15、他在《什么是形而上学》一书中,详细论述了他非常喜爱的一个概念“无”。他认为,解释人的存在,不能用科学的方法,而只能用胡塞尔的现象学方法。

16、陛下还真是温柔啊,是我的话就永远都不会忘记侮辱了自己的人。

17、1930年后,海德格尔对斯宾格勒的评价再度趋于负面。1936年至1937年的尼采讲座上,海德格尔称斯宾格勒只是一个尼采的“做了机智且风趣的通俗化”解释者;1940年后海德格尔提及斯宾格勒时总是指责其思想是浅薄的。然而,在经历了毁灭性的二战与纳粹的彻底失败之后,海德格尔在1951年的《何谓思?》一文中提及斯宾格勒时又多了些同情性的理解和认可:“人们今天再度更加认同斯宾格勒的西方的没落的警句,除了一些外在的缘由之外,其原因在于,斯宾格勒的话虽然是消极的,但却是尼采的名言‘荒芜正在生长’的正确推论。我们要强调,此话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它是句真话。”

18、(3)按照我的构境论思想史论,一个思想家在其初始学术奠基中,一般邪会采取无意识认同于自己老师的观念或基始性典籍的方式起始一种他性境像阶段。可是,在海德格尔这里,他并非真的无我地认同于这些他性思想,只是为了外部的原因,做出臣服的样态而已,故我称之为似他性镜像状态。

19、都市社会面临着堕入一种毁灭性错误的危险。都市人想到农民的世界和存在时,常常有意把他们那种其实非常顽固的炫耀生活暂时收敛一番,殊不知这与他们心底的实情——和农民的生活尽量疏远,听任他们的存在一如既往,不逾旧轨,对学究们言不由衷的关于“民风”、“土地的根基”的长篇大论嗤之以鼻——又自相矛盾了。农民不需要也不想要这种城市派头的好管闲事。他们所需所想的是对其存在与自主的静谧生活的维系。但是今天许多城里人在村子里,在农民的家里,行事往往就跟他们在城市的娱乐区“找乐子”一样。这种行为一夜之间破坏的东西比百年关于民俗民风的博学炫耀所能毁坏的还要多。

20、按照这种方式,在历史的不同阶段,存在便在不同的方面显示了存在着的事物和存在着的人。因此海德格尔说有一部“存在史”,也就是说,有一部存在的自我完成的历史。按照这种解释,中国人、希腊人或者中世纪时的存在和现代人的存在所指的意思是不一样的。在现代人的生活中,存在以某种消极的方式显示自己。原因是现代人太看重存在着的东西了。所以对现代人,存在首先是以“震荡所有现实存在”的方式、通过“无家可归”的方式显示自己的。科学技术的发展异化了现代人,存在变得“无家可归”,这是现代人的命运。在我们这个时代,存在几乎被忘记了。因此我们这个时代是“存在被忘记”、“被遗弃”的时代。正是这一点,这个时代才是虚无主义的时代。虚无就是“存在已不复存在的历史”。

三、海德格尔与纳粹

1、海德格尔的上述思想,在五六年后,发生了明显的改变。人们认为,他开始回避回答《存在与时间》中提出的问题。

2、拜德雅(Paideia):思的虔诚

3、本书初译稿是译者早年根据英文译本做的,而其中一个原因,居然是当年我在国内没有找到德文版(单行本)——现在中国的研究者恐怕已经难以想象我们那时候在资料方面的匮乏了。时过境迁,文字心思均有大变。这次我根据德文全集版把译文重新做了一遍,希望现在交出来的译文对得起这二十几年的延宕。

4、另一条道路的本真思想构境

5、在获得博士学位之后我首先将目光投向了晚期经院哲学的研究,首先是奥康,其目的在于,在晚期经院哲学的逻辑学的澄清的路径上,为科学地理解新教神学的形成历史以及由此而在德国唯心主义中岀现的核心问题的各种关联获得具体而宽广的基础。对奥康的研究使我迫切地回到邓斯·司各脱,具体讲,在方式上,在邓斯・司各脱那里所存在的关于普遍对象的学说(einerallgemeinenGegenstandslehre)以在现代哲学研究中获得的问题联系(Problemzusammenhang)的解释方式而变得生动和直观。

6、(3)(德)海德格尔:《哲学基本问题.“逻辑学”若干“问题”》,《海德格尔全集》第45卷,美因河畔法兰克福,1984年。

7、显而易见,这种对人生的理解恰恰拨动了两次世界大战之间那段历史时期的时代脉搏。在这段时间内,所有传统的思想体系受到了极大的冲击,时代处于难于自拔的危机之中。时代要求哲学对人生作出更进一步的解释,时代在寻找着一种新的精神出路。海德格尔一夜成名,成了那个时代哲学运动的先锋,也是顺理成章,不足为奇的。四面八方,弟子与崇拜者蜂拥而至。

8、(10)《海德格尔全集》的编辑者海尔曼教授在后记中写道,没有发现这份关于席勒的研讨班讲稿,如果发现,将收入《海德格尔全集》第84卷中。参见《海德格尔全集》第66卷,美因河畔法兰克福,1997年,第436页。

9、公开与秘密的自我评点:不同的思想道路之回顾

10、《存在与时间》是海德格尔的代表著作,然而,这却是一部难懂的书。

11、一个缓慢的澄清过程沿着两个向度开始发生:

12、海德格尔墓。海德格尔于1976年5月26日去世,享年86岁,葬于德国巴登的梅斯基希公墓

13、在第二个笔记文本片断中,海德格尔提示我们:

14、你好,你是想问海德格尔曾经指出人与对象的关系首先是哪一种吗?朋友关系。海德格尔指出人与对象首先应该是朋友关系,逐渐建立起信任关系,在相互信任的基础上逐渐递增感情,这样才是理想的相处方式,要不然跟对象最终难免成了搭伙过日子!

15、(3)[德]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的注释》,《海德格尔全集》第82卷,美因河畔法兰克福,尚未出版。

16、讨论这些,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哲学思辨了。海德格尔也知道这一点:“未来的思考不再是哲学思辨。思辨正在走下坡路,陷入了目前这种本质的贫穷之中。思辨将会把所有语言集中在那个简单的神话之中。”在目前的情况下,对人来说,最关键的是学会忍耐,“继续在无声无息中生存”。

17、一朵花的美丽在于它以往凋谢过——海德格尔

18、思最恒久之物是道路。——海德格尔

19、这是一个“无思时代”。在“无思时代”里,当然无人读《什么叫思想?》啰——有出版界的友人告诉我,眼下的图书市场很怪异,凡带有“什么叫……?”、“什么是……?”之类书名的书都好卖。但好卖不一定表明书好读,更不证明读者好思。

20、(4)(德)海德格尔:《关于物的问题:关于康德的先验原则学说》,《海德格尔全集》,全集第41卷,美因河畔法兰克福,1984年。

四、海德格尔的主要哲学观点

1、对此,海德格尔直接指认出,这种与《存在与时间》的辩论(其实也是他新的思想构境)由八个异质但有关联的构境区别点组成:

2、存在在当代遭受的这种被遗忘的命运是可以被战胜的,当然不是通过人和人的参与。存在必须从自身出发、重新面对误入歧途的人类,以便使人能够有可能重新感知存在。这是海德格尔对未来的希望。但在眼下还不能这样。现在的办法是:人不要错过机会,应该倾听“存在的呼唤”,应该重新认识到自己是“存在的牧羊人”。人必须为存在立言,高声传播“存在这个神话”。这是人的“最高尚的任务”,这是人特有的尊严。然而,是否能够达到这一点,又不取决于人。“存在的到来,位于存在的命运之中。”

3、(16)(德)海德格尔:《哲学论稿(从本有而来)》,《海德格尔全集》第65卷,美因河畔法兰克福,1989年。

4、然而,虽然“超人”要追求强力和权力,但它的根本标志并不在于权力,而在于它能忍受“永恒轮回”思想,或者说,是为“权力意志”和“相同者的永恒轮回”所要求的那个人类。但为何“超人”与“相同者的永恒轮回”相关呢?两者是何种关联呢?在本书第一个讲座中,海德格尔完成了对尼采哲学中的“超人”与“相同者的永恒轮回”之关联的揭示。“超人”的本质在于“穿越”和“过渡”。“超人”要穿越“末人”。“末人”的特征是“复仇”(这当然是“道德人”和“宗教人”的通病);在尼采看来,“复仇”甚至是以往全部思索的基本特征。所以,“超人”之“穿越”“末人”,关键就在于摆脱“复仇”。故海德格尔在讲座中反复引用和解释了尼采的下面一句话:

5、就算如此,我也要去。全部的棋子都被夺走,棋盘上只剩下王,也绝对不会投降。

6、《中国社会科学》三篇刊文获孙冶方经济科学奖

7、“超人”之所以为“超”,首先当然是对以往的人的“超出”和“克服”,是对以往的人之本质的否定,也即否定人的理性本质。尼采的做法是“颠倒”:把超尘世颠倒为尘世,把理性颠倒为动物性。进一步,尼采对“超人”的正面规定是:“超人乃是大地的意义”。这里的“大地”(Erde)也可以解为“尘世”,但仅仅把它解为“尘世”又是不够的。上面我们说尼采把“理性”颠倒为“动物性”,“大地”首先就暗示着这种“动物性”。而所谓动物性指的是肉身地存在的“身体”(Leib),是意愿生命本身的全部本能、欲望和激情的统一体,是尼采所谓“权力意志”的一个形态。

8、利用它,将对手也拉如我所试炼的地狱深渊。

9、德国哲学家海格尔,存在主义哲学的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之也是存在巨大争议的人物。

10、为此,海德格尔感慨万千地说:

11、凭借关于邓斯·司各脱的范畴与意义学说的论文,我在1915年7月在本地大学的哲学系申请了哲学专业的教职。在那之后不久我又被征召了,暂时服役于卫戍部队,这也只允许我在有限的范围内来做讲座。

12、人类通过世界的存在而存在,世界是由于人类的存在而存在。海德格尔还认为人类处于矛盾之中,他们预示到不可避免的死亡,死亡导致痛苦和恐怖的经验。他们不得不承认死亡是不可避免的,接着便是一切不复存在。我们的存在既不是我们自己造成的,也不是我们的选择。存在是强加给我们的,并将一直延续到我们去世。

13、晚年海德格尔在他黑森林的小木屋旁

14、年轻时,海德格尔是一个狂热的滑雪爱好者,滑技娴熟,甚至专门作过这方面的讲座。那些当年的弟子们永远不会忘记,海德格尔怎样先在弗赖堡大院讲解柏拉图,接着踏上雪橇,传授滑雪技巧。有时出点小小的意外,当然是无法避免的。有一次,海德格尔在做单橇转弯示范时,不慎跌倒在雪地上。这一跤大煞风景,几乎断送了他身为人师的表率作用。我们可以想象,雪地上的这一跤也许比哲学上的任何一种可能的失误都更深地刺伤了他的自尊心。学生们呆呆地站着,显得有点不知所措。海德格尔自己也有点精神恍惚。但是,随后他还是一跃而起,恢复了常态。学生们也就平静下来了。

15、从主导性追问的提出(什么是存在者)[Leitfragenstellung(wasistdasSeiende)]过渡到基础性追问的提出(存有的真理怎样本现)[Grundfragenstellung(wiewestdieWahrheitdesSeyns)],从而把亚里士多德的哲学看作是西方哲学的第一开端的第一个终结(erstenAbschlußdeserstenAnfangs)。

16、b)进入到胡塞尔的“现象学”方法的真正训练。——尽管从一开始占据这儿的哲学的基本立场仍然是笛卡尔主义和新康德主义——而且不是每个人都认同;这条本己的道路导向了对历史的思考——与狄尔泰的争论以及开始把“生命”看作基本的现实性。

17、海德格尔与妻子埃尔弗里德

18、(6)(8)(9)(德)海德格尔:《专题研究班:莱布尼茨—康德》,《海德格尔全集》第84卷,美因河畔法兰克福,尚未出版。

19、我1889年9月26日出生于梅斯基希(巴登州康斯坦茨专区),是箍桶匠弗雷德里希·海德格尔和他的出生在肯普福信仰天主教的妻子尤汉娜的儿子。他们两人都属于天主教会。我首先是在康斯坦茨上的高级中学,然后转到弗莱堡并在1909年夏天在这里毕业。

20、这些研究——我认真准备的这些讲座都以此为基础——都具有这样的目标,即对实际生命的基本现象进行系统的、现象学的和存在论的解释,因为实际生命根据其存在意义被理解为“历史的生命”,而且根据其与一个世界且在一个世界(周围世界、共同世界、自身世界)中打交道的基本行为方式而被带入范畴规定。

五、海德格尔代表作

1、本文为《海德格尔自述》一书的代译序

2、这是令海德格尔真正绝望的主要原因。

3、(2)(德)海德格尔:《关于真理的本质》,《海德格尔全集》第80卷,美因河畔法兰克福,尚未岀版。

4、第七是语言(DieSprache)。海德格尔让我们参见1935年夏季学期的讲座。(5)他说,这里的语言是对“迄今为止的语法与逻辑学的克服”,语言从学术逻辑中跳出进入到上述的本有情绪中,那就是诗与艺术的道说。

5、作者:(英国)迈克尔·英伍德

6、向死而生——海德格尔

7、1927年(38岁)2月,海德格尔的代表作《存在与时间》发表不久出版单行本。后收入《全集》第二卷。但只有原计划中的第一部的第二篇,第一部的第三篇和第二部分的三篇散见于后来的《现象学的基本问题》、《康德和形而上学问题》、《形而上学是什么》、《论根据的本质》、《论真理的本质》、《形而上学导论》等论著中。

8、按照传统的或习惯的译法,这个箴言的意思是:“必需去道说和思考存在者存在”。而根据海德格尔所做的重新解释,这个箴言的意思大变,竟然成了:

9、(21)(德)海德格尔:《柏拉图:〈智者篇〉》,《海德格尔全集》第19卷,美因河畔法兰克福,1992年。

10、海德格尔在《存在与时间》一书的扉页上,写着向胡塞尔致敬及非常看重与其的友谊。这表明,存在主义哲学,来源自现象学派。

11、永恒轮回学说中最沉重和最本真的东西就是:永恒在瞬间中存在,瞬间不是稍纵即逝的现在,不是对一个旁观者来说仅仅倏忽而过的一刹那,而是将来与过去的碰撞。在这种碰撞中,瞬间得以达到自身。瞬间决定着一切如何轮回。

12、海德格尔哲学思想的影响经历了两个高峰。一是在二十年代,二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第一阶段以《存在与时间》开始。这部著作,尽管当时只出版了第一部分,但却如同一阵霹雳震动了哲学界。对海德格尔来说,这本书是他的突破口。他从研究天主教神学和新康德主义开始,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思想体系。当然他也受到伟大的现象学思想家胡塞尔的影响。

13、青年海德格尔写于1915年的那份简历是为了申请执教资格所写的自述。在这份简历中,青年海德格尔对自己的思想发展有了最初的主观评论,这初步具备了某特定阅读构境层,按其质性可界定为表演性阅读构境。(2)

14、1920年代的弗莱堡大学

15、所谓异端邪说,无非是指那些只有少数人相信的东西;它是势盛者强加在势弱者的理论之上的罪名英格索尔

16、我不会止步,踏出的每一步都不会后悔,所以,我下令,只有你不能背叛我,不能离开我左右,绝对不能!

17、在公众社会里,人可以靠报纸记者的宣传,一夜间成为名人。这是造成一个人本来的意愿被曲解,并很快被彻底遗忘的最确定无疑的遭际了。

18、时间能冲淡痛苦,但我并不指望时间的慰疗。

19、○●○●重庆原样文化出品○●○●

20、(作者单位:德国弗莱堡大学胡塞尔档案馆)

游戏名字 | 游戏网名 | 个性网名 | 个性说说
Copyright © 2016-2022 玩泥巴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