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春山居图跋文(文案精选67句)
一、《富春山居图》题跋
1、在“庚寅歜节”(端午节)后画完成,当然是归受赠者“无用师”。黄公望写这一段款时,人在夏氏云间“知止堂”。主人为谁?也是黄公望的朋友杨维桢,文集里写有《知止堂记》,主人是云间老人夏谦齐氏,取《老子》之经有警人者,曰“知止不殆”的典故,堂有匾是赵孟頫所书。其四叶孙颐贞,在兵火之后,重建。
2、实到董其昌自己身上。而王时敏作为董的接班人,成为清代正宗画派的领袖,下接虞山王翚、娄东王原祁,这一条文人画主线的生成,在1596年秋就有了些许消息。后世的王原祁说得很清楚:“董、巨画法三昧,一变而为子久,……明季一代,惟董宗伯得大痴神髓,……先奉常(案:指王时敏)亲炙于华亭。……余少侍先大父,得闻绪论。”再则说:“余弱冠时,得闻先赠公(指王时敏)训,迄今五十年,所学者大痴也,所传者大痴也。华亭血脉,金针微度,在此而已。”
3、常有读者朋友错过文章更新
4、▲清沈德潜楷书跋黄公望《富春山居图》
5、“无用师卷”《富春山居图》已是一件举世闻名的国宝,各方面讨论的文章已经巨细无靡,此画孰真孰伪,大致都有客观的论定,不用费词多做狗尾续貂了。
6、从元代黄公望经晚明董其昌而至清代四王所生成的这条中国绘画史主线,来理解已故邑人、美术史家温肇桐氏曾指出的:“大痴遗韵是清晖”是深意蕴含的。
7、.......................
8、此时被人高价卖给书画家、鉴藏家、“吴门派”的创始人沈周。那么至正十年后到成化年间,这幅画到底是怎样流传的?如果知道那卖画给沈周的人从何人手里得到《富春山居图》,还可以略知一可是现在已无从查考。
9、先读《富春山居图》“无用师卷”上的黄公望长题:
10、明万历二十四年(1596)秋,董其昌通过任中书舍人的朋友,设法购得《富春山居图》,在与此图卷相伴的近二十年中,他把图卷作为经典的范本,整个收藏欣赏过程几乎成了一个学习研究的过程,并与其创导的“南北宗论”学说相契合在一来。在董1596年《富春山居图》的题跋中,至少有三处引发我的兴趣:
11、在后来,《富春山居图》就与乾隆皇帝发生了一段奇缘故事。《富春山居图》的子明卷与无用师卷同为皇帝所得,子明卷却为皇帝所珍爱,可谓五十余年形影不离(恐怕宫中妃嫔都没有如此厚遇),这超乎了所有人的想象,而且画卷之上写满了皇帝的题跋。然而,《富春山居图》真迹无用师卷则被乾隆皇帝定为“赝鼎“后,冷冷地束之高阁,一字未都题写。
12、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戊寅冬,上海汲古阁主人曹友卿,以此一《山居图》请吴湖帆审阅,吴湖帆一见知为“剩山图”,惊喜之下,以家藏商周敦古铜器交易。这时图卷已无跋,曹友卿急索原主,追回广陵王廷宾跋。吴湖帆装成一卷。现在收藏在大陆杭州的浙江省博物馆
13、《富春山居图》对后世特别是浙派画家传统的影响深远。浙江画家在执守浙派传统的基础上,积极调整和更新自己的艺术观、审美观和人生观,在吸收《富春山居图》为代表的绘画艺术营养之中创新传统,发展传统,画出浙派笔墨的时代新貌。他们把《富春山居图》等中国画特有的笔墨与宣纸的效果发挥到了极致。
14、开卷描绘坡岸水色,远山隐约,接着是连绵起伏,群峰争奇的山峦,再下是茫茫江水,天水一色,最后则高峰突起,远岫渺茫。山间丛林茂密,点缀村舍、茅亭,水中则有渔舟垂钓。山和水的布置疏密得当,层次分明,大片的空白,乃是长卷画的构成特色。笔墨上已显然取法董源、巨然,但更为简约利落。山石的勾、皴,用笔顿挫转折,随意而似天成。将近20厘米的长披麻皴,枯湿浑成,功力深厚,洒脱而极富灵气,洋溢着平淡天真的神韵。全图用墨淡雅,仅在山石上普染一层极淡墨色,并用稍深墨色染出远山及江边沙渍、波影,只有点苔、点叶时用上浓墨,但已足以醒目。这是一幅浓缩了画家毕生追求,足以标程百代之作,无怪乎董其昌见了惊呼:“吾师乎!吾师乎!一丘五岳,都具是矣!”
15、▲黄公望《富春山居图·无用师卷》黄公望卷尾自题
16、第三点似乎最能唤起我的兴趣。董知识渊博、阅历丰富,在1596前后的活动中,或许会因其对隐逸的敏感,而对《富春山居图》引发更多的感悟和共鸣。这是一种艺术的召唤,应该成为我们阅读《富春山居图》的重要方法和途径。
17、“淀池舟行,见梁笱(竹制捕鱼器),印之图中,益知鱼家生计。甲寅春御题。”
18、「主题」B04丨《女史箴图》千年演绎,千年传奇
19、展览的另一项重点是介绍行李箱中书画作品的来源,就目前所知,除了清宫中收藏已久的作品外,亦不乏官员士绅于巡行前夕或南巡途中选献的新藏品。通过这些作品,不但可推敲官员仕绅对皇帝喜好的理解与预期,也能由题跋观察乾隆皇帝的回应。
20、240个隶书异体字字典
二、富春山居图跋文
1、右大痴长卷,昔在石田先生处。既失去,乃想象为之,逐还旧观,为吾苏节推樊公得之,是成化丁未岁也。至弘治改元,节推公复得此本,诚可谓之合璧矣。今又为吾思重所得,岂石田所谓择其人而授之者耶。思重来南京,出二卷相示,为题其后;
2、明朝末年传到收藏家吴洪裕手中,吴洪裕极为喜爱此画,甚至在临死前下令将此画焚烧殉葬,被吴洪裕的侄子从火中抢救出,但此时画已被烧成一大一小两段。后世的画家对此图评价极高。
3、黄子久《富春山居图》系纸本,长尺许,阔三丈余,写付无用和尚者,起至正七年,成至正十年。未成时,恐人巧取豪敚,先书无用本号,后缀成立,见子久跋语中。后有沈石田、文文水、王百榖、董思白、邹衣白五跋。其元人及明初人跋,归石田时已经脱落矣。按子久於元四大家中为冠,而此卷又为生平神来之笔,比之右军兰亭不虚也。入国朝,归高江村詹事,詹事以六百金收之后归王俨斋司农,亦如其直。司农没,仆人挟之来苏,逾月无售者,旋转之维扬矣,计詹事、司农品地声势,极一时之盛。今不三四十年,如春花飘零,云烟解散,而山人笔墨长留人世间,洵穠华难久而漠寂者多味外味也。雍正戊申观於黄鹂坊某氏,时六月二日。
4、4年后,黄公望去世。到这里,似乎故事已经结束。谁想到,这幅画的命运,才刚刚起头。
5、释文:者是也。因以二卷并观,始悟旧藏即《富春山居》真迹。其题签偶
6、其他的内容有待查阅、考证。
7、万历三十九年(1611)董曾为吴画过一幅题名为《荆溪招隐图》的短轴,画卷上山水清丽,郁树丛丛,远山环绕,恬静安然,象征着吴的隐居生活。万历四十一年(1613)董在该画卷上加跋:“今年予自田间被征,与澈如同一启事,予既已誓墓不出,而澈如亦意游冥……。”并题诗曰:“我如还山云,君如朝日暾,出处各有宜,何处鹤与猿?”董其昌表明自己无意做官的同时,在诗的最后表达了隐居生活的意愿。
8、晚明之后《富春山居图》以及通过黄传承的董源风格,才被推崇为人人遵循的典范。当然这是倾向于技法层次的一种描述,从诗化的层次考察,文人画在采用一种完全不同的绘画观念时,绘画被当作了生命的隐喻和经历的回忆,画家完全是有理由背离职业化,他们所做的一切不是为了否定写实主义和自然主义的表现,而是为了一种创作转化,将形似转变成与自然精神上的融合和自我修养的表达,正是这种诗化的表达才生成为一种新的充满着深刻道德和信仰含义的美学价值。这就是中国绘画史上所说的“大痴、黄鹤又一变也”的实质。
9、其“娄江王氏《江山万里图》可盈丈,笔意颓然”。这个时期董其昌与娄江(江苏太仓)王时敏有相当密切的来往。王时敏是黄公望的忠实崇拜者,并且还是董以后其衣钵的直接继承人;(娄江王氏一门与董氏有三代不同凡响的亲密关系)
10、但张闾是个贪官,元史却有记载,大德三年(1299年)张闾曾因受贿而遭到御史的弹劾,但被皇帝宽赦,未予追究。延元年(1314年)朝廷派张闾“经理江南田粮”,张到江南后“贪刻用事,富民黠吏,并缘为奸”,搞得“人不聊生,盗贼并起”,并且“以括田逼死九人”,元统治者不得不于延二年(1315年)九月将张闾逮捕下狱。
11、2011年6月1日,这幅创作于660年前,在360多年前被烧成两段,之后又分处两岸60多年的名作,终将在台北故宫博物院首次合璧展出。
12、一些画上有作者落款和创作时间,《富春山居图》(无用师卷)就是这样的,卷末有黄公望一段题跋,说明了此画创作的时间、过程,可知它的创作时间是至正十年,即1350年。《富春山居图》(子明卷)也有创作时间,谓是“大痴道人公望至元戊寅秋”,即1338年秋画的。这个款题被认为是伪造的,因此这个子明卷也是假的。如果没有落款和创作时间,画作上面的题跋等文字也可能透出一些信息。
13、此画左下角“河中马远”出于后添,观察画中岩块造型、人物轮廓、衣褶勾勒习惯、树木出枝角度等部分,应出自明代马轼(活动于十五世纪前、中期)手笔。此作也确实表现出马远绘画的风格特色,难怪乾隆皇帝视之为马远佳作。
14、富春山居图描绘了画家黄公望静谧、抒怀的心境和情感。
15、以上所说,仅是看画到了一定阶段之后“终求其理”的相关问题,但看画最重要的是“先观其气象,后定其去就,次根其意”。看画是艺术意象的再次创造,不是简单的对客观图像的机械反应。一幅画从它最初的构思、描绘、完成、鉴赏,每个环节都是有创造性的。欣赏过程也是一个创造过程,而不是简单的镜子式的反射。不同的观者获得的美感既有差别,又有相似性。差别来自每个赏鉴者的主观意识,相似性来自画幅的本身。
16、山水画与文人士大夫隐居关系密切。比如唐代隐士卢鸿隐居嵩山,把他隐居的环境画了下来;王维在辋川隐居,辋川一带也成为描绘对象。在历史上便形成了一个传统,一种模式化的山水图式。很多山水画可能有一个具体的主题,但把这个主题换成甲也可以,换成乙也可以,它可以适当地参考实际的景色,但基本不是对实际景色的如实描绘。拿着一幅山水画与实景去对照,这违反了山水画创作的基本常识。
17、■上海观复落成了!这座全球最高的博物馆长啥样?
18、■藏界|“老炮儿”冯小刚:我家墙上的一幅画都比整个豪宅贵
19、皴画山石皆用披麻皴法,运笔时快时慢,线条有长有短且不平行排列,所以有巧妙的交错组合。《富春山居图》流传不是很有序,有一段时间不知为何人所藏,甚至多幅《富春山居图》并现于世,于是给后人留下了许多未解之谜。
20、其后六百多年间,画作劫波渡尽的传奇经历,让它成为华人印象里中国文化传承的经典记忆。
三、乾隆富春山居图题跋
1、因画上题款为:“子明隐君将归钱塘,需画山居景,此图赠别,大痴道人公望至元戊寅秋。”,故此卷《富春山居图》为子明卷。此卷是乾隆十年(1746年)入内府。乾隆得此画卷时大喜过望,其兴奋程度,不亚于明末清初《富春山居图》无用师卷的拥有者吴问卿。何以见得?因为子明卷的画面空白处写满了乾隆皇帝的题跋。其数量之多,用乾隆自己的话说:“以后展玩亦不复题识矣。”据统计,从乾隆十年到嘉庆四年(乾隆做了四年的太上皇),画卷上共享55处乾隆的题跋,其中画卷之中有53处,另外两则题跋写在了画卷的前后隔水(手卷形制的一个名称)之上。
2、1347年,黄公望78岁了,当他再次踏足富春江时,不禁逸兴思发。这里的山水,明秀中透着幽趣,清丽中饱含灵气。更何况,这里有严子陵钓鱼台。终生不仕的严子陵,无疑是元朝文人的一个精神象征。同行的无用师感叹富春山水,请黄公望将其描画下来,于是黄公望便在南楼铺开纸卷,着手作《富春山居图》。开始时,他并未刻意去画,只在闲暇时,兴之所至,随意画上几笔。因经常云游在外,三四年过去了还没画好。后来,他特地将画卷放进随身的行李中,早晚有空就接着画,终于在82岁那年完成此画。
3、吴大概比董早逝近二十年,董对吴的正直深为推服。在祭文中董曾说吴氏:“文章气节,磊坷坎禀。刚肠疾恶,任天下清议,诚心质行,足以挽未俗之浇风。”他们的友谊是深厚的,董曾为当年吴所建的“云起楼”题额,董氏收藏的书画名作中,有不少转手于吴所藏,《富春山居图》就是其中之一。
4、奋斗了半生未能取得的社会地位、名望在仕途无望时到来了,这一意外收获使子久幡然醒悟,从此便绝了仕途之想,开始了真正的隐士生涯,并于天历二年(1329年)和倪瓒一起拜金月岩(蓬头)为师,加入了全真教。
5、沈周的好友吴宽曾在沈《仿富春山居图》跋诗中,道出了大痴原作的意境:“山川历历百里开,仿佛扁舟适吴越,平林曲岸客共游,复嶂重湖天所没。渔翁樵子互出没,定有高人在岩穴”。沈周对《富春山居图》的崇拜还表现在他仿本的题跋中:“大痴此段山水,殆天造地设,平生不多作,…”。此跋中尽管沈周提到了“与巨然乱真”,但关键的是他没有象董其昌那样去归纳绘画史发展中的主线,更不可能意识到黄公望与董源在这主线上的本质关联。
6、点击上方蓝字可免费订阅精品名帖
7、《富春山居图》从构思、动笔到绘制完成大约用了七年时间。为了画好这幅画,他终日不辞辛劳,奔波于富春江两岸,观察烟云变幻之奇,领略江山钓滩之胜,并身带纸笔,遇到好景,随时写生,富春江边的许多山村都留下他的足迹。
8、《富春山居图》山石的勾、皴,用笔顿挫转折,随意宛然天成。长披麻皴枯湿浑成,功力深厚,洒脱而颇有灵气。全图用墨淡雅,仅在山石上罩染一层几近透明的墨色,并用稍深墨色染出远山及江边沙渍、波影,以浓墨点苔、点叶,醒目自然。
9、我对第二点的兴趣,是因为董其昌以董源为中心,上承王维下继黄公望,来规范一个以优美风格为主旨的审美概念和一条文人画史主线的生成和发展。董其昌对这一脉络的首肯,清楚地证实了文人画观念的转变心迹,它们是抒情的而非理性的;是一种瞬间的美学实现而非慢而晦涩的描写;是未加修饰的突发表现而非精心处理的展现;是诗化的生命力而非专业化的技巧。
10、原来化粪尺的构造怎么简单,砌个小屋子,中间砌堵墙,中间开两个洞(高处底板500mm)。然后上面做个钢筋砼盖板,加两个检修人孔,一切ok。当然,其中的一些构造原理还是不错的。中间那堵墙,是用来挡住便便的,开两个洞,防止便便过来,只让便便分解成的污水通过,到了另一边,水就通过涵管排到排水沟或污水沟。上面图中是砖的,现在都比较有钱,大部分化粪池都做成钢筋砼结构的。那样,便便的家更加牢不可破了!
11、高清图之后附《富春山居图》历史和解读
12、富春山居图迤递三千里,江山一卷横。村庐依古树,烟棹钓深泓。渚断离鸿缈,春残别梦惊。推窗明月出,临岸听涛声。
13、工书法,善诗词、散曲,颇有成就,50岁后始画山水,师法赵孟頫、董源、巨然、荆浩、关仝、李成等,晚年大变其法,自成一家。其画注重师法造化,常携带纸笔描绘虞山、三泖、九峰、富春江等地的自然胜景。以书法中的草籀笔法入画,有水墨、浅绛两种面貌,笔墨简远逸迈,风格苍劲高旷,气势雄秀。黄公望的绘画在元末明清及近代影响极大,画史将他与吴镇、倪瓒、王蒙合称元四家。
14、他在创作风格上主张学习前人,并提出见到好山好水就随时写生,不被动绘画创作。作为地位显赫的富贵文人画家,王原祁更关注纯真的绘画语言,他"为艺术而艺术"的迷狂心态,值得后人学习。
15、我查阅了很多记载,只找到这幅国宝画卷上(黄公望)自己作的题跋全文:“两至正七年仆归富春山居,无用师偕往,暇日于南楼授笔写成此卷,兴之所至,不觉亹亹布置如许,逐旋填剳,阅三四载未得完备,盖因留在山中,而云游在外故尔。今特取回行李中,早晚得暇,当为着笔。无用过虑有巧取豪锐者,俾先识卷末,庶使知其成就之难也。十年青龙在庚寅歇节前一日,大痴学人书于云间夏氏知止堂”。
16、确定《潇湘图》这一新画名的灵感,是来自南朝诗人谢朓(464—499)赠好友范云(541—503)出守零陵时所作的一首赠别诗,谢朓诗云:“洞庭张乐地,潇湘帝子游,云去苍梧野,水还江汉流”。
17、点击“半日闲谭8328”关注我
18、其中,最著名的大概就是“子明本”《富春山居图》,几乎每次出行,乾隆都随身携带,随作随题,上面密密麻麻都是他的题咏——除了第五次南巡未留题咏,无论在绍兴、杭州、灵岩山、栖霞山,皆对景留题。不过,值得庆幸的是,这由题满乾隆题咏的山水手卷并非元代黄公望的真迹,这或许也算得上是黄公望与后代赏画者的幸事了。
19、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富春山居图
20、(原载《中国历代山水画高层论坛》中国文联出版社2012年版)
四、题富春山居图诗
1、吴与董一样是万历十七年(1589)的进士。吴出身于久有名望的学者官僚家庭,然而吴的仕途却是很不幸的,吴因一时冲动为吏部外郎赵南星辨护而遭贬职。
2、黄公望(1269-1354年),字子久,号一峰,江浙行省常熟县(今江苏常熟市)人。元朝著名画家,“元四家”之首。
3、子明卷虽然惨遭乾隆破坏,但从这一段段题跋中也看到乾隆的艺术追求与爱好。更重要的是记录了乾隆与这画卷的艺术的故事。与其说这是一卷乾隆心中的经典之作(实为《富春山居图》赝品),不如说这是乾隆图文并茂的艺术笔记。从乾隆十年起,皇帝北至吉林、辽宁盛京,六次南巡到杭州、苏州、绍兴,东临登泰山,西访巡五台,承德避暑山庄狩猎,津门、田盘巡视,子明卷一直如影随身,携带在行笈之中。
4、 “今天是个有意义的日子,我们要在这个有意义的日子里做件有意义的事。”浙江省文化厅厅长杨建新口中这个有意义的事,指的是2011年1月16日下午3时在《富春山居图》创作之地富春江畔的富阳市举行的一个签约仪式,台湾财团法人、广达文教基金会董事长林百里受台北故宫博物院院长周功鑫委托,与浙江省博物馆馆长陈浩签署了“山水合璧──黄公望与《富春山居图》特展”备忘录,正式启动展览的各项准备工作。
5、黄公望年轻时做过地方小官,先是任书吏,后来,大约是45岁左右时,在一个叫做张闾的官僚手下做过椽吏,后因张闾犯了官司,黄公望遭诬陷,蒙冤入狱。出狱后,不再问政事,遂放浪形骸,游走于江湖。一度曾以卖卜为生。后参加了主张儒、释、道三教合一的全真教,更加看破红尘。
6、乾隆皇帝于旅程中欣赏此图时,并非草草展阅山水大势,而是连小小的舟中生活都注意到了,并成为他吟咏的重心,由此可感受到他品画时的细腻与留心。
7、「主题」B05丨《深山会棋图》墓中的仙人对弈
- 富春山居图的意思是什么(文案精选98句) 59
- 富春山居的前半句是什么(文案精选54句) 59
- 浪漫的爱情句子短句唯美图片【摘抄文案100句】 59
- 富春山居图寓意风水(文案精选127句) 59
- 天下佳山水,古今推富春是谁写的(文案精选52句) 59
- 有关富春山居图的诗(文案精选100句) 59
- 富春山居图解释(文案精选148句) 59
- 富春山居图七律诗(文案精选69句) 59
- 赞美富春山居图的诗词(文案精选147句) 59
- 关于富春山居图的七律古诗(文案精选116句) 59
- 富春山居图的诗(文案精选122句) 59
- 富春山居图含义(文案精选125句) 59
- 富春山居图前半句是啥(文案精选105句) 59
- 富春山居图上的字谁写的(文案精选95句) 59
- 貔貅背上图案都有哪些(文案精选67句) 59
- 正宗貔貅图片八卦图(文案精选80句) 59
- 貔貅图案大全图片(文案精选144句) 59
- 励志人生图片【摘抄文案100句】 59
- 为人处事的名言图片【摘抄文案100句】 59
- 几米漫画图片 唯美【摘抄文案100句】 59
- 1 看透了一切,扎心的说说【摘抄文案100句】 59
- 2 突然想发个感慨的说说手心就这么大【摘 59
- 3 很现实的人生感悟说说抖音【摘抄文案 59
- 4 催人泪下感恩父母句子说说【摘抄文案 59
- 5 看透了一切,扎心的说说【摘抄文案100句】 59
- 6 心情说说很现实的说说发朋友圈【摘抄文 59
- 1 男耕女织田园梦的诗句(文案精选73句) 59
- 2 古代男耕女织的描写(文案精选83句) 59
- 3 男耕女织的意思和造句(文案精选104句) 59
- 4 形容评弹的诗句(文案精选91句) 59
- 5 二泉映月的含义(文案精选62句) 59
- 6 二泉映月二胡独奏简谱(文案精选94句) 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