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泥巴网:分享好听的游戏名字、简单干净的男生、女生游戏网名!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经典句子
您的位置:玩泥巴网 > 经典句子 > 孔子的教育思想论文参考文献【摘抄文案100句】 >正文

孔子的教育思想论文参考文献【摘抄文案100句】

类别:经典句子 /人气:59 ℃/2022-12-16 11:30:50

一、孔子的教育思想论文

1、某种思路经过逻辑认证,且得到实践的验证,才堪称一种学说或理论。

2、孔子认为,像政治经济哲学科技军事等治国安邦的学问,只能教给智力水平在中等或中等以上并且道德品质良好的人,使他们成为社会的精英。智力水平低或道德品质败坏的人,则要教给他们礼仪、法度、和琴棋书画。帮助他们遵纪守法,会娱乐,快乐的过完一生。孔子的这种教育思想,与美国的人本主义教育思想是一致的。

3、“斆”字表明或由于文字的发生导致“教”“学”的重视。从这一字两解中透露出来的信息表明,由于“教”“学”都同学文相关,故原先这两者之间语义的差异并不分明。到孔子所处时期,虽然可以从师—弟子身份中区分“教”与“学”,而在师—弟子交往中,因学而教,“教”以教弟子好学为要义,表明“教”与“学”之间的界限并不分明。何况当时就连“师”也不局限于“身份”观念。惟其如此,秦汉时期的学者在典籍注疏中,才注意到“教”与“学”的区分。

4、孔子认为,智力水平一般的普通学生,只要学一点基本的知识和技能就可以了。不要教他们与他们的智力水平不相匹配的知识和技能。

5、“忠孝”。孝于父母,忠于朝廷是我国封建社会一直以来遵循的原则。儒家要求孝顺父母、忠君爱国。孔子强调“孝悌”是“仁”的根本。提倡大家“入则孝,出则悌”,要孝顺父母,敬爱兄长,长幼有序。以“孝悌”的原则推广至国家,便是要忠君爱国。同时,对待周围的人事要“忠恕”,这便是为“仁”之道。要“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6、注重理想信念的鼓舞和凝聚作用,成为中国以德治国的一大特点和政治优势。“过犹不及”的辩证思维体现了高超的处世方法和领导艺术。丰富的教育思想成为中华民族优秀教育传统的主要内容,对现代素质教育仍有启迪意义。

7、l创立私学,实行“有教无类”的教育方针,扩大教育对象的范围,促进文化学术的下移;

8、(7)有关道德教育思想。以“仁”与“礼”作为其道德教育主要内容。还要重在如何育德,他提出了一些道德教育原则,如立志、克己、力行、中庸、内省、改过等等。

9、l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雍也》)

10、l道听而涂说,德之弃也。(《阳货》)

11、然而,由于受到历史时代的局限,孔子的教育思想不可能超越出封建思想的界限,其根本目的是为封建统治阶级服务的,不可能具有完全的民主性,并且,其思想中明显地透露出对生产劳动知识和技能的鄙视,这可以从其教育内容上看出,因而,我们在宣扬孔子的积极思想的同时,要清楚地认识到这种局限,扬长避短。

12、一个国家不能得到老百姓的信任就要垮掉,强调忠信在教育上重要性。

13、孔子认为治理国家最根本的要靠教育,他说:“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14、l三人行,必有吾师焉。(《述而》)

15、至于夫子之门“何其杂”,那就不必把他当作职业分工、专业分化时代杰出的“教书先生”看待。他作为诸子竞争中的有志之士,“岂匏瓜哉?焉能系而不食?”(《论语·阳货》)“丘也”,多年不辞辛苦,奔波于列国之间。别人需要向他求教,他也需要扩大自己学说的影响,扩大本门的声势,还需借势而行。据传夫子自叹:“自季孙赐我于千钟,而友益亲;自南宫项叔之乘我车也,而道加行。故道,有时而后重,有势而后行”。如无它们的厚赐,“丘之道几乎废也”(《说苑·杂言》)。

16、孔子时代的用语与孔子

17、有一个名为互乡的地方,此地之人不善,难与言。

18、在追求利益最大化动机的驱动下.西方传统的管理思想强调高效率、标准化。在这种体制下,人只被视为整个生产流程中的一个环节、一道工序,或只是庞大而复杂的制造金钱的机器上的一个零件,他的生活和权利得不到企业管理者真诚全面的关心。与此相反,儒家管理思想的基本理念则是“以人为本”,实实在在地爱人、关心人,而不仅仅是利用人、控制人。这就使得生产者在企业中有一种“家”的归属感,企业的对内凝聚力、对外竞争力也由于生产者对“家”的忠诚奉献得以增强。用一位日本企业巨子的话说,儒家的管理模式就是:一手拿算盘,一手持《论语》。

19、3求知应求实,勤奋,学思并重

20、这种学而不厌的精神,不仅成为千百年来鼓舞中国广大知识分子“活到老、学到老”的光辉榜样,而且在当代被进一步发展成为信息时代最有价值、最富于创造性的教育理念——终身教育思想。

二、孔子的教育思想论文参考文献

1、子曰:”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

2、我们也就知道,孔子讲“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这一段话中的“志于学”的意义亦非普通,“志于学”亦即“好学”之志,所以“学”与“好学”既是孔子思想发生学上的历史起点,也是他的思想生命的逻辑起点,是孔子思想的重要基础。

3、孔子说:“柴也愚,参也鲁,师也辟,由也�。”(《论语子路》)这就体现了孔子对学生的了解。

4、(2)刘嘉铭.《教育公共基础笔试》(M).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2011论文期刊:

5、如今虽然无法得知各个弟子究竟提出什么问题,至少从乃师对不同弟子的回答中可反推出不同弟子所问之“题”的大致区别。例如,对司马牛的回答“仁者其言也讱”(《论语·颜渊》),反映司马牛问的是德行之仁;对颜渊答以“克己复礼为仁”(《论语·颜渊》),反映颜渊所问,或为德行之仁(即“仁者”);对子张的回答是“能行五者(指:恭宽信敏惠),于天下,为仁矣”(《论语·阳货》);对子贡答以“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论语·卫灵公》),都同执政者及参政者之仁相关。

6、上述陈述为对同一杰出的历史人物三度评价(或称“三观”)的尝试。即以近代以来的职业分工中的专业思维为中观,以在此以前的视野为近观,以在此以后的事业为远观,成为对研究对象从肯定、否定到否定之否定的历史性评价。

7、日常语言或行为,可能有意为之,更可能出于随意的表达,或偶然的表达。即使是有意表达或表现出来的意识,也不一定都能成为值得学者关注的“思想”。其中唯有从一以贯之的言论或行为习惯中反映出来的认知或价值倾向,才足以表示这个人或那个人的基本思想。

8、l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述而》)

9、l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述而》)

10、(1)他在文化教育方面的贡献主要有两个:①编订“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整

11、同时,既是理念的,也是情感的,是感性与理性泯化为一的对心灵的洗涤。至高至纯,至善至美。

12、l他提倡学而优则仕,为封建官僚的政治体制准备了条件;

13、因此,讲孝悌,讲忠恕,讲家国情怀,讲天人合一。从而,开创了儒家爱的教育的完整体系。

14、在教学设计时,启发诱导非常关键,我们可以从孔子的教育思想中得到借鉴,孔子的启发诱导原则是建立在对学生心理差异认识的基础之上。他认为教师须以学生为基础,施教的依据是学生的学,教学活动是以学生的学习活动为主体的,因而十分强调启发诱导。这一原则着眼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把握学生的学习机制。

15、l播学于四夷:不分地域、种族

16、又说:“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意思是说只要给我一些薄礼,我从来没有不教的。

17、(3)毛礼瑞,沈灌群主编《中国教育通史》第一卷,山东教育出版社,1985年版,第213页.

18、进而到了五十岁,便能领悟宇宙人生的规律,六十岁,深入遵循这种规律,经过如此的一次次精神超越,不断地实现心灵扩容,而活到七十岁,就可以抵达与天地律动和谐共振的真正的生命自由。

19、其本质是关注教育对象的广泛性和教育内容的丰富性,强调在教育中面向全体,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20、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三、孔子的教育思想论文2000字

1、孔子留给后世的形象中,“好学”始终是一个重要的侧面,这在唐代以前的儒学中是不曾有过疑问的。而“好学”对于中国文化之传续、发达,也都有其不可低估的作用,对中华民族的民族性格亦有其重要的塑造作用。当然这种对民族文化及心理的塑造并非可以独归孔子,而是和后世儒家传统的形成及各种社会教育机制的建立也密切相关。

2、l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述而》)

3、020默而知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述而》)

4、l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以求合《韶》、《武》、《雅》、

5、第四孔子认为所有人都要接受教育,无论他是什么样的人。因为教育可以提高人的能力和品质。

6、从孟荀施教反观孔子施教

7、所谓“让史实说话”,充其量表明研究中的立论有史料依据。至于其立论本身对于了解相关历史有什么价值,在现实社会—文化中有什么必要把早就过去了的某段某种历史作为研究对象,这便是事关史实的问题。

8、020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悔焉。(《述而》)

9、l播学于平民:不分贵贱、贫富、等级

10、儒家与墨家都重视教育问题,提出了许多重要的教育思想。但两者既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

11、l柴也愚、参也鲁、师也辟、由也喭。(《先进》)

12、子路再拜曰:「敬而受教.」

13、孔子和墨子教育思想中的不同之处教育目的不同

14、先秦典籍中,除“教”外,还有“诲”字。如“朝夕纳诲”(《书·说命上》)“诲尔谆谆”(《诗·大雅·抑》)。《说文解字》中解“诲”为“晓教”。或带有不同于身教的言教之义。在《论语》中已经显示出“教”与“诲”语义的区别。

15、此六言(学)六蔽与上述四言(礼)四蔽联系起来,表明孔门之教,一言以蔽之,以学礼为要义。

16、孔子出生于鲁国,鲁国是个,很讲礼仪的国家到了17岁的孔子,就是礼仪方面的专家了,又过了十几年后,孔子就开始重视前人留下的宝贵的文化财富,他还亲自整理了《诗经》和《尚书》,孔子他还根据鲁国的历史自定了《春秋》,孔子的学生收集整理了《论语》。

17、子以四教:“文、行、忠、信”(《论语・述而》)其中道德教育内容:仁与礼、孝悌、忠信。

18、“因材施教”。教育要针对学生的个性、才能特点和知识兴趣,各因其材而教之。这也就是现代的所谓个性化教育。即以孔门十哲为例,他也不属于同一类型。

19、现代科学研究表明,内在的学习动机对学习效率和学习成绩的影响非常大。人们经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其实也是同样的意思。

20、教育教学的原则不同

四、孔子的教育思想论文1000字

1、l民之于仁也,甚于水火。(《卫灵公》

2、020爱之,能勿劳乎?忠焉,能勿诲乎?(《宪问》)

3、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促使思想领域空前活跃,私学兴起,养士之风盛行,直接推动了各个学派发展,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儒家和墨家当时并称显学,是当时影响最大的两个学派,它们之间既有激烈论争,也有相互吸收、渗透,从而达到了学术上的繁荣,极大促进了各自的进一步发展。儒家和墨家的教育思想都包含有很多的合理主张,对后世有十分深远的影响,至今仍有重大的启发和借鉴意义。

4、“史实”,事关史事的见识,自然以尽可能接近历史本来的面目为基础。问题在于尽管不可能真正了解历史的本来面目,至少参照史料,知多少,算多少,尤其是不存在拿历史说题外之事的意图。其中包括在研究孔子“教育思想”问题时,不把孔子所处时代的“教育”话语,简单地转换成后世通用的教育话语,不以后世教育框架图解孔子“教育思想”,并非不可以做到。自然,即使如此,充其量只表示排除对历史的涂抹,不受成见干扰,还谈不上对史事的见识。

5、墨子是孔子之后开设私学规模、影响较大者。墨子曾学儒者之业,受孔子之术,以为其礼烦扰而不说,厚葬靡财而贫民,(久)服伤生而害事,故背周道而用夏政。他自立门户,开办私学,创立了与儒家相对立的墨家学派。墨家学派独树一帜,重视科技教育,包括光学、几何学、物理学以及木工、防守器械等方面的知识和技术,从学者众多,徒属弥众,弟子弥丰,充满天下。吕氏春秋曰:孔墨之后学,显荣于天下者众矣,不可胜数。儒、墨两家在春秋战国时期并称显学。

6、l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

7、美国的高收费的私立学校,为孩子和孩子家长提供高品质的教育管理服务。这类学校不仅收费高,以致于普通的美国家庭根本负担不起,而且管理极其严格,如果孩子的智力水平不达标也根本适应不了。只有具有良好的遗传基因和良好的家庭背景的美国家庭,才选择这样的学校。这类学校,不仅教孩子们学很多很多的知识和技能,还从小就培养孩子们的精英意识、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所以,美国的私立学校和中国的私立学校是有着本质区别的。中国的私立学校与孔子的因材施教思想是不一致的。

8、而在培养目标上,孔子注重“举贤才”为国家培养人才也是孔子教育的目标。

9、在因材施教的同时,孔子非常重视对学生的全面教育。《论语述而》篇中说:“子以四教:文、行、忠、信”。《史记孔子世家》也记载:“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子弟”。孔子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但同样学习文行忠信、诗书礼乐,程度不同,能力也各异。有的“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有的“千室之邑,百乘之家,可使之宰”;有的“束带立于朝,可与宾客言”,同样是身通大艺者,也各有特长,“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冉有、季路;文学:子游、子夏”。

10、l子以四教:文、行、忠、信。(《述而》)

11、教学中不能没有统一要求,但不从学生实际出发,忽视学生在资质、性格、才能、兴趣等方面的差异就无法达到统一要实现的目标。孔子将因材施教与全面教育巧妙地结合起来,解决了教学过程中的这一矛盾。在《论语》中,有不少生动的事例表明,同一个问题,孔子对不同学生有不同的教法,例如,在(《论语颜渊》)篇中记载,樊迟、司马牛、仲弓和颜渊均曾向孔子问仁,孔子做出了四种不同的回答:

12、除了以上关于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等方面的贡献以外,孔子还难能可贵地提出了“终身学习”的思想,并且身体力行。

13、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

14、在学习态度方面,孔子推崇的是使学生“乐学”。

15、关键词:儒家;孔子;教育意义;思想影响

16、l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诸?”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公西华曰:“∙∙∙赤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先进》)

17、孔子教育思想的历史贡献

18、l他提出教育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强调要重视教育;

19、春秋时期,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进一步分工,产生了单纯的脑力劳动者,产生了“志于道”的“士”阶层,从而为“私学”的出现提供了历史条件和文化土壤。

20、此举虽无“因材施教”四字,但在朱熹的《四书集注》中“夫子教人,各因其材”,充分说明孔子教人,因材施教。

五、孔子的教育思想论文提纲

1、(3)刘宝楠.论语正义.诸子集成本.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191

2、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3、l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卫灵公》)

4、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如果只靠政令、刑律去治理国家,百姓只能被动地去遵纪守法,而不能够有廉耻之心,不懂得为什么要自觉地去遵纪守法,是不能够达到治理国家的目的的。

5、我国商周时期早已出现同教育相关的用语。如:“教”“学”“敩”(音效)“施”等。其中“教”一字两音,一词两义。“敩”亦有两解,或指“教”或是“学”。起初此类语词可以意会,其语义较为含糊。时至孔子所处时期。此类语词已经形成既可混用,又可区分的现象。举例如下:

6、(8)关于教师的论述。身为教师应该做到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强调教师要尽职尽责,热爱学生,对学生无私无隐。还要以身作则,教学相长。

7、儒家提出一系列道德范畴、命题、思想丰富了中国传统道德宝库。同时塑造了中国人传统的道德品质。“民为邦本”的民本主义体现了以天下为己任的社会责任感。

8、这就告诫我们,只有把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才能学到切实有用的真知。而要独立思考,就要“多闻阙凝。”

9、l樊迟问仁。子曰:爱人。(《颜渊》)

10、(2)朱熹.四书章句集注.北京.中华书局.191

11、(3)曲红艳.《孔子教育思想浅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年21期

12、(2)王炳照,等.简明中国教育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

13、关于一个人的心智成长过程,孔子自已曾现身说法:“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短”。

14、思学结合。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意思是说,只学而不思考,就糊涂,只思考不学习也很危险。

15、在这种历史情势下,孔子创办了第一所“私学”,开始授徒讲学。相传他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贤者中又有孔门十哲:子渊、子骞、伯牛、仲弓、子有、子贡、子路、子我、子游、子夏。

16、《学记》是中国古代一篇教育论文,是古代中国典章制度专著《礼记》(《小戴礼记》)中的一篇,是中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专门论述教育和教学问题的论著。

17、孔子执着于自己的政治追求,但他绝不是愚顽不化的人。人们误解《礼运》篇,以为孔子向往的大同社会是所谓“原始共产主义时代”,其实,认真对读《孔子家语》与《礼记》的该篇,就会发现孔子所言是指“三代明王”时期。孔子思想的显著特征是主张“时变”,主张在变化的时势中找到最合适的切入点,《大学》引述古训日:“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易传》则有:“生生之谓易”以及“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的发展观念。《论语》、《中庸》、《易传》中都记有孔子的相关论述,而《周易》中所说的“与时偕行”,最为准确地表述了孔子的这一思想。

18、如果告诉他一个角落是这样的,他还不能推悟出其它三个角落也是一样的,那我就不会再多说什么了。

19、(论述)孔子的教育思想

20、①教育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孔子主张通过文化教育工作可以把社会的政治思想、伦理道德,传播到民众当中,这样就会对政治发生重大影响;同时,孔子还阐述了他的“庶、富、教”的施政大纲。只有在先庶、先富的基础上才能有效地进行教化,发展教育事业。

游戏名字 | 游戏网名 | 个性网名 | 个性说说
Copyright © 2016-2022 玩泥巴网 All Rights Reserved.